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上,联想集团高调亮相以“双态IT赋能智慧企业”为主题。作为“两化融合”的领先实践者,联想如何解决和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开放+”与“两国IT”有哪些资源互补?“敏感状态”和“稳定状态”如何?合并和切换?带着诸多疑问,笔者非常荣幸地采访了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业业务销售总经理叶明先生和联想集团中国商业事业部行业总监徐子牛先生。 1。不同行业在IT架构上差别不大这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这几年,联想做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说到底,更多的是传统产业的改造。配合当前经济转型期,联想更关注企业增长和产能增长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所谓产能增长的量,包括供给侧改革等等。这些对于大经济环境背景下的企业转型非常重要。尤其是如何使传统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企业的服务提供方式有新的创新,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或细分市场的需求。他认为,企业在谈“两化融合”时,应该考虑一些现实因素。他表示,传统的SAP和ERP仍然是通过传统的业务架构来布局,而联想本身就是传统行业不断转型的典范,拥抱互联网+,包括IT架构创新和支持国际化。无论是“两国IT”还是“两化融合”,其实联想还在路上,需要结合很多内容再做出改变。联想集团中国区商业企业行业总监许子牛先生 我们知道,在“两化融合”中,不同行业的需求差异很大,那么联想是如何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的呢??谈到这个问题,徐子牛夫认为,很多人认为“两化融合”是一场工业革命。IT制造商可以做什么?我们认为IT在不同行业的价值可能有些不同,但是从IT厂商的角度来看,每个行业的价值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但是现在一个新的方向和手段出来,可能会改变整个业务格式。以前是单一生产或单一应用,后来是协同应用或协同生产,但不会有特别大的区别。他表示,作为一家IT厂商,联想也在反思一个问题。过去IT是辅助手段,现在IT不再是辅助手段,而是基础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健壮性、稳定性和稳定性不像以前的系统那样只是一个系统,各个信息孤岛无法整合。现在整个IT要强调稳健性和系统性布局,所以这是对联想能做什么以及未来这个行业“两化融合”的一个基本认识。 叶明先生说,如何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其实就是两个字,一个是个性,一个是共性。每个企业细分行业的个性不同,所处的行业也不同。即使在同一个行业,企业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有的偏向于研发设计,有的偏重于制造,有的偏向于流通贸易类,有的偏重于服务类。各个行业对IT有不同的需求。另一个是共性。虽然不同行业领域的客户对IT的需求不同,但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我们在IT架构布局时应该遵循什么基础。原来IT更多的是一个存款中心,就是如何实现最低成本来支持我的CRM和财务。现在更多的是在传统业务的支持之外,如何引入和消化这些IT方式,从而使我们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的交付模式、企业的服务方式得到改善.这些实际上是我们正在谈论的一些共性。 2.敏感态与稳态,相互影响与结合 联想的“双态IT”包括敏感态系统和稳态系统。在联想的IT整合中,这两个系统分工明确,但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何让它们结合切换呢?针对这个问题,叶明先生告诉笔者,“敏感态”和“稳态”更多的是方法论、构建思路和决策参考,各个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比如做一些精准营销,某类客户在联想官网浏览某个产品,比如智能手表,我可能会推荐一些与智能穿戴相关的产品,现在也有智能跑鞋或者手机互联网产品。.前台给我们推送的时候,后台一定要和传统业务有接口,包括什么时候下单。这实际上是与CRM中的生产数据进行通信和接口。这就需要我们两个业务系统进行安全优先级的沟通和整合。有些服务对象是内部对象,有些是外部对象。即便是移动互联网也有客户、渠道、或者内部员工,所以这是对业务类型和安全级别的筛选。另外,在成本上,每次读取都可以实时写入和读取。假设我提交了一些读取的数据,但是写入的数据必须单独分开。因为cost中的read和writetransactions其实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还需要在这几个层面考虑cost和servicelevel的平衡。因此,对于“敏感态”和“稳定态”,并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业务和服务对象,进行优先级和平衡。 3。关注新技术给生态和产业带来的变化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制造业未来会有哪些变化?在符合国家规划的基础上,联想能帮助这些企业做哪些准备?叶明先生说,经济转型有很多变化,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而变化,也包括技术。联想如何看待驱动行业的因素?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是金融汇率的变化,还有技术的变化。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的相关引导和投入。 在这些不同的驱动因素中,企业必须更好、更仔细地思考,看看传统的上下游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联想的很多产品,原来都是通过经销商、分销商,再通过他们到达最终客户手中。现在,很多客户的服务直接来自联想网站,或者电商合作伙伴的网站。联想是服务材料的提供者,其自身的制造、分销、运输都在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所以要看如何利用企业自身更好地整合和定义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成长。 另外,叶铭认为,联想在思考业务发展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哪些新兴技术正在给我们的生态和行业带来改变。例如,在今天的智能制造中,汽车在出厂时需要一些定制化的服务和设置,这些都在使用新技术。结合我们公司自身如何提升对用户的支持和服务,我觉得这些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考虑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现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在哪些细分市场、具体对象、产业链和衍生产品中?获得盈利和增长也是需要考虑的部分。以上这些都对IT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决策者需要关注这些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