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官网消息,10月19日,工信部发布批文,同意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在物联网等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今年年初,工信部曾印发《关于中国联通在物联网等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的批复》。至此,三大运营商均获批开展物联网领域的eSIM技术应用服务。eSIM卡,即Embedded-SIM,嵌入式SIM卡。eSIM卡的概念是将传统的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可拆卸部件添加到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实体SIM卡。这种方式将允许用户更灵活地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不解锁设备和购买新设备的情况下随时更换运营商。未来共同的eSIM标准的建立,将为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节省更多的移动设备使用成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尤其对于对功耗和尺寸非常敏感的物联网终端,eSIM卡更是不可或缺的。工信部全面发布:三大运营商获批工信部在批复文件中指出,为适应互联网产业加快从消费向生产转变的需要,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原则同意发展物联网等全国范围内的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工信部强调,eSIM技术在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服务,仅限于开通数据业务及相关定向语音、定向短信业务;严格遵守相关码号管理要求,开展物联网等领域只能使用13位的物联网号码。eSIM技术应用服务;eSIM在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应用服务只能通过自有渠道办理,需要单独申请与经销商公司合作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工信部也要求加强业务规范管理,切实防范安全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eSIM平台的管理权限和eSIM终端的写卡权限,不得以任何形式授权其他企业开通相关权限和功能。此外,工信部还要求运营商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保护、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安全评估、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等制度,认真落实国家相关要求。以及网络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行业权威机构。相关管理措施,有效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万物智联时代:eSIM将变得更加不可或缺随着5G和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eSIM卡在物联网设备领域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例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等物联网设备具有体积小、抗震要求高、存储要求低等特点,而eSIM卡恰好与它们无缝连接。与实体SIM卡相比,eSIM卡有很多优势:首先,对于用户来说,eSIM卡直接将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芯片嵌入在设备主板上,无需用户物理插拔进进出出,实现电子和无线卡住。其次,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来说,在设计设备的主板时,无需预留专门的卡槽,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第三,由于eSIM卡嵌入主板,抗震防水能力大幅提升,特别适用于复杂恶劣环境下的小型电子设备。第四,eSIM卡不绑定特定运营商,用户可以随时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切换。在eSIM应用方面,由于过去中国联通在eSIM的开发上非常积极,在智能手表上也进行了一些深入的合作,率先与AppleWatch合作。AppleWatch3也因为联通开通了eSIM功能而成为热销品。总体而言,中国联通一直处于抢购模式。不仅AppleWatch,小米、华为等手表也支持eSIM功能。这意味着,中国联通开始实施“eSIM一号双端”业务。在日前召开的“5GNB-IoT发展产业峰会”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移动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已突破10亿,其中NB-IoT(窄带物联网)连接数已超过1亿。目前,我国已建立超过70万个物联网相关基站,预计到今年年底我国移动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达到12亿。到今年年底,我国NB-IoT网络将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的普遍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