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从前年Google Glass受到高度关注以来,可穿戴设备的概念开始流行。
在可穿戴设备中,最受欢迎的类型是智能手环,主要针对生活健康领域。
笔者这次有幸得到了一款智能手环Bong II。
这是一款标价99元的产品。
看来是小米手环79的直营产品。
那么这款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玩意儿值这价吗?有必要买吗?看完下面的评测,相信你会有一个想法。
外观和包装:盒子实在是太震撼了,这次我没有拆箱,因为还没拿到就已经拆箱了(太残忍了T_T),不过Bong II的包装实在是太有趣了,我还是给包装一个展示其面貌的机会。
包装盒的最外层是四面纸盒。
整个盒子都是黑色的,看起来非常低调。
不过在右上角,手环的轮廓上有一个泼水彩画的形状,不失活力,展现了产品本身和生命。
定位与运动直接相关。
除了必要的信息外,背面全黑,没有任何亮点。
它规定了手环与手机配对的要求,即支持蓝牙4.0和具有相应功能的系统(iOS7.0或以上或Android 4.3及以上),但以下设备要求似乎多余。
列出了几款设备,都算主流,但还是有软广告之嫌。
毕竟,满足这些要求的设备不应该太多。
包装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类似耳机收纳盒的盒子。
表面由合成纤维制成,具有皮革般的质感。
拉链打开和关闭。
这是非常惊人的。
对于一个并不昂贵的产品来说,已经相当精致了,但却让笔者心碎不已。
我很怀疑:毕竟羊毛是从羊身上出来的。
有了这个盒子,手环本身要多少钱?盒子内部结构如上图所示。
烟枪本身侧放在中间凸台周围。
中间是附赠的电池更换工具(固定贴纸已经过期),还有一张装饰贴纸。
,但它并不附着在手镯本身上。
虽然有这么精致的收纳盒,但手环是一个需要用户时刻佩戴来监测运动和健康状况的设备。
储物盒显然没什么用处,会接管主要功能。
如果没有这样的盒子,那只是一个普通纸盒的价格如果更低的话,产品无疑会更有竞争力。
接下来是真身的出现。
我得到的颜色是砚黑。
它是灰色机身上套上的黑色硅胶腕带。
机身的样张侧面是一个 Yes 按钮,带有环形 LED 灯(@nubia @meizu 你们两个没有什么问题。
有想法吗?),除了腕带的金属扣比较坚固之外,手环本身在外观上看起来很平庸。
我觉得它没有储物盒那么惊艳。
腕带固定在机身上,可以轻松拆卸。
使用附带的辅助工具即可轻松拆卸机身后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从没有“Yes”按钮的侧面撬开才能成功。
这将允许您取出电池。
据官方介绍,这是他们自己发明的异形锂锰电池。
它的电池寿命为一年,但不能充电。
对于手环这种尽量不要摘下来的东西来说,这种持久不充电的设计似乎更科学,不过这款电视还是需要一定的更换纽扣电池的经验。
它没有标记正负极。
作者建议添加它们。
毕竟纽扣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很少。
总体来说做工还是可以的。
每天能看到的地方都非常光滑。
在看不见的地方有一些毛刺,比如腕带孔内侧和机身上的开口。
不过,机身正面的金属涂层上却有一个。
不好的地方(图中红圈标注的缺陷)还是让我这样的处女座感到有点不开心。
毕竟智能手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上手并不容易,所以详细的说明书还是有必要的。
Bong的指令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指令一样,让用户感觉明亮、友好,与传统硬件制造商不同。
使用说明书图文并茂,结合app的提示,相当详细,对于刚接触智能手环的用户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耐磨性:它远不像手表。
作为需要长时间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拥有舒适的佩戴手感、不感到不舒服、不碍事非常重要。
笔者以前就习惯了戴手表。
拿到Bong II后,由于它没有显示时间的功能,我只能将手表戴在左手腕上,将手环戴在右手腕上。
佩戴方式如下图所示。
佩戴Bong II的第一感觉是,相比同价位的手表,它不但显得不那么高贵,而且束缚感也更加严肃。
硅胶腕带依然不如传统手表舒适;机身后盖相对腕带的突出太过明显,转动双手就能感受到机身后盖明显的压力。
同时,腕带几乎比表带薄一半。
对于像我这样整天操作鼠标、打字的人来说。
对于工作犬来说,它非常累赘,就像一个手镯一样,时刻提醒着你的存在。
事实上,这些也是目前手环产品的通病。
外观设计和材质过于现代,导致佩戴性能比传统手表差。
笔者一直在想,既然手表已经被广泛接受佩戴,为什么表身造型、表带形状和材质选择就不能更复古一点(@New Balance),做成像手表一样的方形或圆形的机身呢?通过转轴连接固定的仿皮或硅胶表带怎么样?在谈到可穿戴设备时,ZEALER的王自如曾表示:“真正的技术是人们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
”戴上Bong II后,笔者深信不疑。
希望广大手环厂家能够认真思考如何让用户在使用手环的同时忘记手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