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从LG手表换脸谈智能手表的美

时间:2024-05-22 14:15:32 科技赋能

作者:于德 韩国确实是整形强国。

从最近的报道来看,LG G Watch不仅会推出G Watch R,而且还会利用Moto的优势,做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造型,弥补Moto屏幕底部的月牙缺陷。

三星的Gear系列也看到了Moto引起的关注,开始考虑在下一代产品上进行大整容,一改千篇一律的方形外观,采用更大众化的外观。

圆形设计。

虽然智能手表的功能和体验仍被吐槽,但媒体对各大厂商的追踪并未透露出在技术或续航上有多少突破,但有出于宣传营销目的而在外观上进行改进。

笔者之前写过《智能手表向传统手表学来的美容术》,智能手表无法利用技术优势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和竞争优势,所以只能转型,走复古路线。

三星第一季度出货量达50万台,位居智能手表厂商第一。

击败行业先锋Pebble的三星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一直传闻的iWatch目前还没有透露任何新??的行为。

此外,传统手表制造商斯沃琪也批评了苹果。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即使苹果真的考虑了iWatch,这款产品仍然逃脱不了数据收集器的角色。

智能手表在Android平台的帮助下才真正开始发展。

然而短短两年时间,产品定位就脱离了云盖的概念。

谷歌发布Android Wear后,是由厂商统一外观改造所决定的。

智能手表的核心仍然是手表,无论是信息通知还是物理数据采集。

虽然有人开发了智能手表的特斯拉控制应用,Watsapp也开发了手表版本,但这些动作更多还是基于占领入口的考虑。

新推出的高端匿名商务社交应用“贵人”的一位用户表示,虽然目前智能手表提供的运动监测和消息提醒功能很有趣,但我戴手表更多的是为了报时或者作为身份象征,如果把智能手表的塑料表带和外壳去掉,外观更精致一些,我会考虑。

虽然这并不代表极客的想法,但可以说明极客以外的消费用户对智能手表的中肯意见。

借助保健意识的觉醒和计时的需要,消费者愿意将这样一个东西绑在手腕上,但从传统手表继承下来的严格的审美习惯也必须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再现。

交互方式、电池续航、性能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智能手表很难成为像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那样的视听延伸设备,激发消费活力。

而且,由于其功能创新有限,并没有给Oculus Rift带来如此大的想象空间。

所以,当体验对市场的影响还不够的时候,就得从外观上给用户一个佩戴的理由。

那么Pebble和Samsung Gear应用市场的产品数量突破1000个意味着什么呢?应用的持续增长为智能手表带来了转折点。

我个人认为目前产业链还不够成熟,没有价格优势。

影响很小。

它更多的是Android或iOS等智能平台的象征,表达了智能手表挑战传统行业的态度。

市场接受智能手表等产品的另一个原因也不过如此。

接下来,我们不仅可以预测,近期智能手表的趋势将围绕外观和材质展开,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智能手表正在尝试将传统手表元素与科技氛围完美结合,比如Moto当然,也会有设计明显偏颇而受到差评的产品,比如已经发布的Tinsee太阳能手表。

从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到外观改装,科技与工艺的简单之美相结合。

智能手表正是利用这种混合气质来进入市场并寻求价值认可。

当然,考虑到目前智能手表的价格动辄上千,仅凭视觉刺激,极客圈外的用户还是很难为其买单。

毕竟像天梭海星系列这样的一些机械表只卖不到两千元。

虽然智能手表消息提醒的便携功能为用户省去了很多拿起手机的麻烦,但这些功能并没有为智能手表的价值提供太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虽然智能手表现在已经有了被市场认可的初步面貌,但仍需要等待更多团队的加入,吸引上游供应商参与并制定出合理的硬件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智能手表的价格才会下降到具有竞争优势,厂商也才能在外观和设计上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