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万众瞩目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正式召开。
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科技巨头。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悉数到场。
不过,近期陷入丑闻的刘强东却缺席了本次发布会。
虽然京东CEO没有出席如此重要的人工智能会议,但京东也没有闲着。
京东法律发布首款智能产品“法动动”,也意味着京东法律正式发力法律领域。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应用由来已久。
当然,突破点是谷歌2000年的围棋机器人Alpha Go,让人工智能法则更加普及。
此后,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律师的报道频频被提及。
以“法律AI”为搜索关键词,在百度、谷歌、搜索等各大搜索网站上都有数百万条搜索结果。
随着AI法律机器人的成熟和发展,未来它们真的会取代律师吗?人工智能已成为法律界的热门话题。
京东正顺势在法律领域推出AI法律机器人。
与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汽车等领域的普及相比,其实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合作历史更为悠久。
据悉,布坎南早在2016年就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和法律推理若干问题的考察》,这也标志着人工智能和法律作为一个研究分支的诞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产品越来越普遍。
同时,在档案数量大、法律文书繁琐、庭审解读记录速度慢的法律服务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说解决了法律工作中的诸多痛点。
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对法律的赋能也给这一领域带来了商机。
许多合法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也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并获得了不同机构的融资。
法理智能律师今年5月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法律人工智能科技团队发狗去年9月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法律公司也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司法科技前瞻报告》报告称,基于数据分析,2018年,全球法律科技公司融资总额达到7.39亿美元,同时,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长。
爆炸式增长,从2007年的15家到2008年的100家。
国内BAT巨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越来越全面。
除了在2B、2C市场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外,他们还在2G(政府)市场、教育、医疗、司法、汽车、客服等领域加速布局。
它已涉足其他领域,其中司法成为争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
例如,阿里云的语音技术已迅速渗透到许多法院和法庭。
腾讯和国双科技也在短短几个月内与至少40家法院达成合作。
巨头们正在加紧抢夺法律行业的各种资源。
无论是推出法律人工智能产品,还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各种法律场景,对资源的争夺只会越来越激烈。
当然,京东自然不想错过发展人工智能的红利,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也不甘落后。
如今,除了已经推广到消费者端的智能音箱之外,此次发布的首款AI法律机器人也标志着其将正式进击法律行业。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以及法律机器人等商业模式的兴起,终端用户逐渐开始直接享受咨询服务。
可以说,与其他智能硬件产品相比,AI法律机器人实际上满足了很多用户的需求。
传统律师粥少僧正在通过人工智能法律迎来新机遇。
AI法律机器人已成为法律职业的好助手。
随着用户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提起诉讼的人数也大幅增加。
从两个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用户对律师的需求有多大?截至年末,全国律师事务所总数超过2.8万家,增长8.3%;全国执业律师超过36.5万人,同比增长11.5%。
律师数量尚未突破40万,但全国诉讼量已达千万件。
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与上半年相比,上半年全国法院新收案件继续增长。
50,000 件。
可见,我国用户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很大,但全国范围内执业律师的比例并不高,法律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逐渐觉醒的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维权意识。
因此,法律服务机构迫切需要注入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前巨大的资源需求。
当AI技术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时,人们也开始对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合法AI寄予厚望。
随着AI法律机器人的商业化,其相对于传统律师的做事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多认可。
首先,从工作效率来看,法律人工智能检索能力远高于人工检索,对应法规的准确性极高,能够有效提供法律分析服务。
发狗CEO刘前曾表示:“人工智能可以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以前服务一个人的时间,现在可以服务10个人,甚至可以服务10个人,而且这个人在咨询律师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初步的常识。
”这样,可以显着提高效率。
“用户还可以通过法律机器人的自动答疑解决基本的法律问题,然后将复杂的问题转介给律师,从而为律师筛选优质案件来源,高效解决大量用户的问题。
”基本法律咨询。
问题。
其次,通过AI法律机器人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的成本也相对降低。
虽然用户对律师的需求量很大是不争的事实,但有时候除了资源匮乏、聘请不到律师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制约着它,那就是律师代理费用高昂,这使得律师代理费用居高不下。
普通诉讼当事人难以承担。
据小编了解,从普通案件来看,5000元似乎已经成为律师费的“最低标准”。
几千甚至几万的费用确实是难以承受的。
不过,用户可以利用AI法律机器人来普及价格信息。
让法律咨询不再成为“奢侈品”。
第三,从文本审核的准确性来看,AI法律机器人可能比企业员工更准确,而且可能会花更少的时间发现问题。
谈到人工智能,企业首先想到的明显优势就是节省时间——计算机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信息。
特别是法律文件、各类档案和文献资源非常多。
传统律师的检索非常耗时,而且有时检索到的信息并不准确。
AI法律机器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供预先预留的信息文件,比人工检索速度更快。
更确切。
AI法律机器人的任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成为了法律职业的好助手。
这也让更多人猜测,未来AI法律机器人取代传统律师的可能性更大。
但这个猜测会成真吗? AI法律机器人取代律师的可能性仍然不大。
现阶段只能帮助解决规范化的法律咨询。
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行业的应用更加普及和广泛。
AI法律机器人可以帮助传统法律服务机构完成短期内无法完成的任务。
工作量大的同时,也逐渐得到业界的认可。
这也让很多律师担心自己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机器替代论”一时流行。
虽然其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在小编看来,其取代传统律师仍不现实。
虽然AI法律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法律行业的工作效率,但现阶段的机器人仍然可以解决一些相对规范的法律文书撰写、检索以及规范法律问题的咨询等问题。
可以说,对于用户来说也是有难度的。
它只是作为引导人们了解法律知识的基础服务。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法律机器人办理的一些标准化法律咨询实际上是非常基本的情况。
一些合法的电商平台此前已经在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legalzoom是一家法律电子商务公司,制作了许多法律文档数据库。
AI法律机器人的工作内容与这些平台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这些基础法律咨询可以统一为非诉讼法律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法律机器人的技术越来越先进,未来达到人脑的思维能力也不是不可能。
但回到现实,用户办理的大量诉讼业务仍然需要律师基于大量经验、对当地法律的了解以及案件信息的特殊性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每个法律问题都会存在差异。
现有机器人的学习能力与我们想象的相差甚远,而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商业活动中带来的好处微乎其微,因为你没有为咨询你的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律人工智能正在走向平民化,但人工智能法律机器人距离完全取代传统律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尚无法在没有人类的情况下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只是律师助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