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智能手环市场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火爆。
智能手环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如今却进入了尴尬的境地。
产品销量下降,关注度下降。
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环占据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的一半;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可穿戴设备报告中,IDC剔除了手环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智能手环在可穿戴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将下降至28.5%。
曾经风靡一时的智能手环可以说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领军者,2018年实现出货量1万台,较2017年的1万台增长近10倍,市场份额也随之提升。
从4.0%迅速上升至15.4%。
然而,随着各大品牌纷纷推出智能手表,手环的处境愈加尴尬,市场份额下滑已成定局。
据 Fitbit 报告,在 10,000 名注册用户中,只有近 10,000 名活跃用户。
智能手表和手环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当你第一次购买它们时,你会爱上它们,但过了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被束之高阁,也就是说,它们没有粘性。
智能手环功能单一,很容易被其他电子产品替代。
尽管不少品牌在外观上下功夫,让智能手环变得更加时尚,但收效甚微,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有限。
相关人士认为,智能手环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法分析数据。
手环只是一个载体。
作为智能产品,仅仅记录数据是不够的。
消费者购买智能手环,是希望能够利用数据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健康指导,并与相应的健康服务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