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老年人智能手环市场乱象调查价格差异可达60倍,

时间:2024-05-22 11:38:28 科技赋能

民政局近日启动防丢手环项目,为全市60岁及以上痴呆老人免费发放防丢手环。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老年人及其家人都在关注此类产品,但由于不符合免费发放的条件,他们在自行购买时普遍遇到选择困难。

这类产品缺乏行业标准,而且市场上销售的老年人智能手环产品种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价格从“免费礼物”到数千元不等。

不少老人表示“不知道选哪一个”。

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有望制定养老辅助器具行业标准。

  调查同类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差异较大。

针对痴呆老人容易迷路的问题,民政局近期开始为患有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老人免费提供防丢手环。

其主要功能是通过GPS定位或基站定位等技术实现位置追踪,让孩子或者亲戚可以实时知道老人的位置。

免费发放的这款防丢手环仅针对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

未纳入免费发放范围的老年人如需需要则需自行购买。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由于产品种类繁多、功能千差万别,不少老年人及其家人在购买时遇到困难。

陈姓老人和妻子家住朝阳区。

由于女儿在外地打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

老两口常常担心遇到疾病或其他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寻求帮助。

因此,希望佩戴智能手环产品以备应急之用。

5月初,他和妻子前往老挝博览会进行选型。

听了很多智能手环产品的介绍,夫妻俩不知道如何选择。

陈先生说,“类似的产品太多了,让人眼花缭乱,我不知道选哪一款,因为找不到相关标准,有点担心。

”北青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专为老年人开发设计的智能手环产品有多种。

从功能上来说,此类手环大多可以与亲戚手机绑定,通过手机终端监控老人的身体状况。

但每种产品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不同。

有些“智能手环”只具备GPS定位和通话功能,只适合监测运动轨迹;有的相对“高端”,可以监测老人的血压、心率变化,一旦发生跌倒等紧急情况,会自动拨打孩子的电话或电话号码。

请求帮忙。

一位从事养老产品销售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包括智能手环在内的养老辅助器具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但市场上各类产品的来源却多种多样。

“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丹麦和其他北欧国家。

还有一些是中国或日本生产的进口产品,还有一些是我国沿海城市生产的。

”价格从“免费礼物”到几千元不等。

市场上的智能手环产品价格也相差很大,价差高达60倍。

北青报记者发现,在上述电商平台上,最便宜的老年人智能手环产品仅售49.9元。

“里面有数据卡,一年的费用大概是40块钱。

”客服人员表示,这款智能手环适合儿童和老人使用。

其主要功能是GPS定位以及发送语音和信息的微提醒功能。

“比如,老人在外面,你可以用手机设置提醒他们回家。

”平台上最贵的智能手环产品售价高达1万元。

据介绍,这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健康智能手环拥有智能定位、生命体征监测、三级生命预警、自动预警等十大功能。

该产品仅具备生命体征监测功能,可监测血氧饱和度、人体心率和体温变化,“24小时内可多次检测”,“当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会及时启动紧急救援”。

”此外,还有一些智能手环产品本身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是通过绑定销售服务收取费用。

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天津一家科技公司。

该产品具有拨打电话、一键急救等功能。

绑定APP后,可以检测老人的心率变化。

如果出现异常,会自动调用。

同时给老人的子女发短信。

至于售价,工作人员表示:“这个不是卖的,是免费赠送的,主要是通过后期提供的家政服务收取维护和操作费用。

”北青报记者发现,该产品具有“呼叫服务”功能,可以绑定公司电话号码。

“老人可以通过按下绿色按钮联系当地的客户服务中心,并可以获得包括烹饪、家务、娱乐、陪伴等服务。

”智能养老产品缺乏行业标准。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养老辅助器具准入标准的缺失,是目前包括手环在内的智能养老产品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辅助器具标准的细分数量和水平还不够。

市民政局特邀专家林菊英表示,目前老年用品行业标准覆盖面不全面,整体情况参差不齐。

传统轮椅、假肢及护理产品、残疾人用品标准相对成熟。

但智能养老产品受益于新技术的发展,正在快速进入市场。

相关标准尚未跟上。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此外,智能养老产品市场的疯狂增长往往与老年人的增长一样。

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林菊英表示,老年人虽然有需求,但没有足够的认知和购买欲望。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或家庭成员购买它们,因为买家和用户是两个不同的群体。

购买者可能不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产品无法真正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

“市场的成熟是分阶段的。

林菊英建议,在智慧养老产品推广方面,相关社会组织或民政部门需要大力普及、宣传,让更多中老年人主动购买、积极表达实际需求。

另外,从智能产品的生产供应端来看,并不是在功能上贪求完美。

“事实上,集成化产品越来越少。

智能养老产品应该向针对性、专业化、高精度方向发展。

”官方的说法是,老年人辅助器具标准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出台。

针对老年辅助器具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北青报记者采访了民政局相关负责人。

他说,今年以来,民政部不断加大力度。

在民政领域标准化方面,民政局也在加强一系列养老服务标准建设。

“目前有一系列家庭护理标准已经开始招标。

”但考虑到实际工作进展,关于养老辅助器具。

该内容尚未升级为标准招标,但已纳入“十三五”期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