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微信公众号一篇题为《国内首家AR公司倒闭:生存靠输血,盲目学“硅谷经验”》的文章在AR朋友圈炸了。
其声称,国内AR眼镜制造商奥托科技因“付不起工资”而“宣布破产”并“解散团队”。
主要原因是“最新一轮融资还没到”,并总结其观点认为,这是奥托科技盲目学习硅谷经验造成的。
其实,对于这类谣言文章,有一句话是准确的:“谣言止于智者”。
如果奥托科技真的要破产了,为什么不对外公布呢?其实要靠公众号来传播消息。
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这是假新闻。
当晚,奥托科技发起反击。
傲图科技CEO叶晨光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该消息真实率30%,将追究该文章发布者散布谣言、诽谤、不实恶意批评的法律责任。
我们还通过微信成立了辟谣群,解答了业界关心的“破产传闻”问题。
奥托口中的真相:有投注协议吗?叶晨光:有赌博协议。
9月底达成协议,我们在12月31日之前(与投资者)达成了投注协议。
赌博内容涉及的销量是多少?真的只卖了几套吗?叶晨光:赌的内容是今年12月31日之前必须销售0台。
实际销量不是多个单位,而是多个单位。
我们的销量是国内AR设备中最大的。
Otto在财务和裁员方面的实际情况如何?叶晨光:财务上确实有一些压力,因为奋达科技正在做一些资产重组,需要一些时间。
华众资本也在持续提供资金,但资金链确实存在一些紧张的情况。
裁员方面,由于资金危机和公司战略调整,我们根据当前情况增收节支。
但我们不会破产。
裁员和破产之间存在根本区别。
传闻文章中说我们跳伞花了100万元,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只花了7万元,包括场地,只花了100万元。
与供应商的关系如何?是否有欠下债务?叶晨光:对于供应商来说,每个公司都会有债务。
硬件制造商通常会在最终付款方面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大疆等友商。
包括供应链本身没有到位的情况,我们都会有一定的扣减。
事件是否有人幕后黑手,其意图何在?叶晨光:原因还不清楚。
可能是一些被裁的员工和他们关系密切。
大概是希望利用这个内容来迫使公司支付更多的赔偿。
该文章的发布者已将其删除。
奥托科技将要求多少经济补偿?叶晨光:首先是对公司进行赔偿,我们会要求他们在公共媒体上道歉。
为了补偿公司,我们会衡量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并报一个数字给股东大会讨论。
另外,这件事也影响到我个人。
他们混淆了几个事情,我和我的律师也在讨论这个事情。
我们应该报一个比较高的数字,因为傲图科技的估值是2亿元人民币。
我们可能会引用 10,000 的数字。
奥托科技的困境:寻找真相其实并不难。
造谣者既然删除了文章,就说明他是心虚的,而奥托的回应也值得深思。
首先,叶晨光的说法有30%真实,值得推敲。
奥托确实遇到了麻烦。
但屎盆不能倒到底。
产品销售数据存在扭曲,但准确且不能令人满意。
资金链面临断裂迹象,与员工的分手基本上是一场不愉快的事情。
根据对赌协议中所述的情况,存在疑点。
按照目前的销售情况,2万台的目标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不会签约,也可能面临与投资方分道扬镳。
困境。
如果奋达科技后续的投资资金无法收到,那么奥托科技就真的是四面楚歌了。
傲图科技办公室位于望京SOHO顶层。
12月23日,记者来到办公室时,看到该公司正在搬迁。
墙上挂着红色横幅,上面写着“荣辱与共”,但桌椅已经搬走了。
它逐渐被拆除,办公室里留下了几名员工。
叶晨光表示,由于资金困难,公司提前终止了场地租赁。
芬达的机票延误绝不是压垮奥托的最后一根稻草:消息人士称,今年8月至10月,由于经济拮据,奥托只拿到了70%的工资。
为此,叶晨光还发出正式邮件:融资完成后,将补足剩余的30%。
2020年10月,傲图科技宣布获得1万元融资,奋达科技、华众资本各投资1万元。
作为A股上市公司,奋达科技发布特别公告。
董事会一致通过奥拓科技增资方案。
增资完成后,奋达持有奥托科技21.56%的股权。
华众资本提前支付的1万元很快就到账了,当月员工就拿到了之前拖欠工资的30%。
原本以为公司能够渡过难关。
没想到,协议签订后,钱却未能如期到达。
投资协议于9月底签署。
问题出在投资中的对赌协议上,因为奋达科技对傲图科技酷镜的销量没有太大信心,必须提前一年实现2万台的目标。
“条件太苛刻,团队无法满足。
我个人不愿意接受他的条件。
”叶晨光说道:“他说你不收我们的钱,我们就不给你钱。
”奋达的投资反弹也影响了另一位投资者的信心,华中资本没有跟进剩余的1万元。
这让奥托科技措手不及。
奋达科技投资者关系部23日证实了该消息。
公司本轮并未跟进奥托科技的投资。
因为奥托科技无法满足性能条件。
此外,这家极限运动爱好者的CEO叶晨光也因公司的管理风格而受到诟病。
作为一名曾在美国工作过的经理,他以前的同事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个好人,但显然他的管理风格不适合国内的环境。
作为第一个跳伞的中国人,他比作为一名企业家更受关注。
2019年5月29日,叶晨光站在美国加州戴维斯机场30,000英尺(10,000米)的高空,纵身跳下。
八分钟后,身披国旗的叶晨光成功落地,成为英雄。
两天后,叶晨光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那时,媒体就像大明星一样包围着他。
但这一行为并没有让酷镜的销量更上一层楼。
目前AR还不是一个热门领域。
就商业模式而言,如果得不到投资,就会面临破产。
只能说距离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很远。
继Google Glass项目关闭后,AR智能头盔初创公司Skully也宣布关闭。
国内则曝出中景视觉合伙人跑路,公司解散。
AR行业的困境消费者对产品的冷静态度与热点话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少有普通消费者愿意为该产品付费。
这款售价1万元的AR眼镜确实有点贵!另外,产品目标群体太窄,AR产品本身并不完善。
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屏幕,智能手机从诞生到成熟已经经历了三十、四十年的时间,而AR概念与之相比还太年轻。
AR行业本身面临着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包括语音识别不准确、定位不准确、应用太少等。
它只有拍照、视频、打电话、导航等少数功能。
增强现实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头部的大小和瞳孔的距离都会影响。
用户体验方面,这一系列问题让尚处于起步阶段的AR眼镜受到冷落。
虽然酷镜对 Google Glass 的体验做了很多改进,包括解决电池耐用、眼镜发热、无法主动通话等问题,但这些问题都没有触及核心,无关痛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