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四款智能手环吐槽点汇总!小米手环劲敌

时间:2024-05-22 10:34:00 科技赋能

四款智能手环投诉汇总! 2020年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持续火爆,国内外厂商联手推出新品。

苹果Healthkit和谷歌fit健康平台也应运而生。

但产品创意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

智能手机市场的后起之秀iPhone和可穿戴市场是否会再次由iWatch引领?敬请关注OFweek电子工程网7月29日主办的在线研讨会《人体传感器网络与可穿戴设备》。

会议将结合“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医疗健康”等行业热点,详细讲解该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小米7月22日发布智能手环,推出全新产品线。

虽然对于小米来说是一个新兴产品,但上半年不少厂商都推出了智能手环设备,包括荣耀手环、乐信BonBon手环、iHealth手环等,这些入门级可穿戴设备在日常中有何抱怨?在其发布的早期阶段使用?今天我就为大家一一总结。

  四款智能手环的投诉汇总。

7月1日之后,微信开始通过京东渠道推出这些产品。

微信手环怎么样?腾讯的渠道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吗?通过我最近的多方了解和对四家公司五款早期产品的详细接触,我有了初步的结果。

在产品方面,从个人体验和早期专业用户的反馈来看,现在感觉微信有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类似于Healthkit的硬件数据中心。

毕竟它已经拥有了良好的账号和关系体系,很多设备都愿意与其合作。

不过,将此作为使用设备的入口点,从体验上来说有点“不正常”。

普遍反映操作还是繁琐,账号难找。

同时,在渠道方面,据业内人士透露,虽然腾讯为京东购物渠道提供了良好的推广渠道,但几款产品最终的出货量并不惊人。

合作厂商也认为腾讯投入不够。

以下为具体内容: 各产品的问题及特点:这是我使用四款产品后的总体印象。

在保证微信添加数据排名和投诉接口所要求的规格的同时,也体现了产品的一些特点:   咕咚手环2:问题:一开始配对有问题,后来调试后解决了。

特点:应用功能移植比较完善。

您可以设置久坐提醒并进行小组比赛。

Lexin BonBon手环存在的问题:BonBon的手势报时可靠性一般,需要一定的技巧。

特点:佩戴舒适,存在感比较轻,设计感很好。

  荣耀手环的问题:佩戴时会粘在皮肤上。

作为蓝牙耳机使用时不太安全。

早期的产品配对仍然存在问题。

特点:可作为蓝牙耳机使用。

iHealth手环: 问题:型号比较“老”,已经上市一年多了,所以不是最新产品。

特点:运动气泡功能可以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运动趋势。

  普及速度不尽如人意。

同时,我也从几位早期用户那里了解了它的使用经验。

从7月1日微信手环正式上线到现在,在运动数据排行榜中,最多可以看到11名用户,这说明我的朋友圈里有11人已经使用过微信手环。

我朋友圈的这些早期用户中,主要有三类人: 1、关注智能硬件的媒体朋友。

2、各个微信手环公司的人员,包括测试、售后等人员。

3、对于智能硬件从业者来说,一些做其他智能硬件产品(不一定是手环)的同事也在使用微信手环,这说明他们对这个产品或者微信平台很感兴趣。

同时,我的Jawbone UP手环APP中已经有6个好友,我的联系人中有22个Jawbone UP用户没有添加为好友。

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微信手环的用户还没有Jawbone UP手环的用户多。

用户体验有很多缺点。

我收集了朋友圈几位朋友的用户体验。

如果要给一个平均分的话,总体来说是“平均”,因为使用后,我会发现一些问题。

然而,这些早期用户大多是专业人士,他们更有眼光。

一个普遍反映的优点是,可以直接使用微信完成绑定、日常数据查看、设置等操作,简化了安装APP的过程。

第二点是可以对比微信好友的运动数据。

不好的地方集中在以下几点: 1、通过微信服务号操作手环的各项功能还是不太方便,尤其是水平比较深的时候,很容易头晕。

而且,为了符合微信的规范,整体UI非常没有特色和新颖,相当死板。

2.你无法将这个服务账号置顶,所以每次想看自己的数据,都得在聊天列表里找很久,非常麻烦,不自然。

3、仍无法解决产品本身价值过低的缺点。

这也是目前手环产品的通病,功能单一、雷同。

4、排行榜太单薄,激励和阶梯消费的机制可以丰富一些。

5、一位硬件智能硬件创业者表示,微信手环的体验就像DOS和Windows,而且还处于DOS阶段。

打开的消息以网页的形式呈现,交互性太差。

同时,数据算法不统一,对比也会出现偏差。

“如果我是制造商,我会提高数字,”他说。

  京东渠道带动微信提供的资源。

主要在微信购物入口推广焦点图片。

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销售数据并未超出预期。

这四家公司中,九安iHealth公司为上市公司。

微信手环推出后,其股价仅小幅上涨。

增加了10%左右,但现在又回落到之前的水平了。

  结论“这四款微信手环产品只是第一次试水,腾讯的态度也比较谨慎。

”一位涉足微信硬件的公司负责人告诉我。

同时,我从上面得到的反馈也说,微信接入智能硬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解决的地方。

“进入”只是第一步。

如何让入门体验更好,避免数据准确性等问题,让硬件玩法更丰富,细节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