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推出了79元的可监测呼吸、睡眠的手环,腾讯则发布了微信健康手环。
与国内其他可穿戴设备不同,微信手环旨在打造用户健康信息的集中数据中心或数据交换中心,受到市场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进军健身健康科技或许只是腾讯微信收集用户健康信息的第一步。
据悉,通过与第三方制造商结合,微信可以依靠其连接的设备,使用从兼容微信平台的其他设备收集的现有健康和健身数据,成为集中式数据中心或数据交换。
中心。
除了腾讯之外,阿里巴巴在国内最早布局健康大数据。
近期,百度也推出了移动医疗服务。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李毅表示,欧美健康大数据市场规模数百亿美元。
“在中国,不到1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万亿元人民币。
”李毅认为,健康大数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新产业,也将重新定义医疗行业。
在欧洲,一些保险公司购买手环等可穿戴设备,送给客户,实时、长期监测其健康状况,以减少客户吃药、去医院、做手术的机会,从而降低公司的赔偿成本。
不仅互联网巨头重视健康大数据的重要性,A股上市公司也早已入局,开始“追赶”新的健康大数据产业。
例如,万达信息、东软集团通过与医院终端合作,获得大量健康大数据,为医院提供监控设备、医院管理、护士查房、电子病历等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一些上市公司也将健康大数据列为转型新方向。
今年3月,亿联众与IBM联合宣布成立全国首个糖尿病健康管理健康云创新中心。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健康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连续性。
健康服务。
此外,九安医疗、中航电测等公司也纷纷进军可穿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