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设备网:两三年前,智能手环还鲜为人知,但现在打开京东,搜索“智能手环”,你会发现50多个品牌的各种产品。
虽然外观相似,功能也相似,但价格在29元到3元不等。
有什么不同?手链多少钱?严格来说,智能手环应该属于进口产品。
由于美国人民热爱健身,加上微处理器和传感器的发展,智能手环应运而生。
既然是国外的玩意儿,我觉得还是高端的,所以价格自然不会低。
看看这些来自美国的国外小玩意:Nike+ Fuelband 售价 ¥、Fitbit Flex 售价 ¥、Jawbone Up 24 售价 ¥... 手环世界的混乱。
本来世界上是没有手环的,但自从神秘派谷歌发布智能眼镜后,同为可穿戴家族的智能手环自然就出现了。
对于智能眼镜动辄上万的出场费来说,智能手环千元左右的售价非常有竞争力。
再加上高得离谱的计步和睡眠监测功能,就有很多尝鲜者。
中国有一种作弊武术叫高峰流,专门模仿美帝国的产品。
由于空间维度不同,信息传递不顺畅,所以这所学校至今一直不利。
由于高仿武术没有真正的意义,所以价格只有美国产品的一半左右。
直到最近,高端仿制品行业出现了一位极客。
他手持无价宝剑,神秘出现,在手镯世界掀起血雨腥风。
一个智能手环要多少钱?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花费数百甚至数千来体验一款全新的消费电子产品确实有点高。
所谓大众消费品,必须是大众能够接受的价格,尤其是在最初的普及阶段。
然而,早期的智能手环市场需求量较小,消费者还处于教育阶段。
因此,智能手环的市场价格很大一部分是尝鲜者的成本。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增强,这个价格逐渐成为用户获取产品的障碍。
但需求才是产品的根本驱动力。
有了这样的需求,必然会有牺牲短期利益或者硬件收益的厂商,比如被称为“行业颠覆者”的小米。
在国产智能手环售价三五百元、进口手环售价一两千元的市场环境下,小米手环79元的售价着实让所有厂商和消费者都“惊呆”了。
于是,各种争议纷至沓来,但最终根源还是在于79元的价格。
与国内主流智能手环的均价相比,79元绝对是一个“跳价”。
那么一个智能手环要多少钱呢?今天我们以小米手环为例来分析一下硬件材料的成本。
从产品层面来看,智能手环本身工艺并不复杂,不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
除了包装之外,小米手环整体有两个部分,一是表带,二是机身。
我们来一一分析。
。
小米手环表带由塑料表带和表带扣组成。
表带由道康宁的硅基热塑性硫化橡胶 (TPSiV) 制成。
市场价格为0元/吨(不含税)。
表带扣由铝合金制成。
机身主体由内部PCB主板(印刷电路板)和外部铝合金块及聚碳酸酯主壳组成。
我们先来说说PCB主板。
拆解小米手环后,可以看到主板上有处理器、三轴陀螺仪传感器、微存储芯片、电源芯片、振动器、LED灯、电池等部件。
小米手环采用Dialog A0超低功耗传感器,市场售价约12.5元;目前三轴陀螺仪传感器的市场价格约为6.5元;电源芯片(充电、DC/DC等)2.5元左右;可充电纽扣电池约2.5元;其他部件(包括振动器等)6元左右;铝合金外壳、表带扣、腕带5元左右;最后是包装和周边,大约4.5元。
小米手环的售价整体材料成本为39.5元。
需要注意的是,39.5元的价格不含税。
如果加上17%的增值税,成本应该是:39.5*1.17=46。
元。
当然,产品的成本不仅仅是硬件成本。
这里我们仅粗略计算一下市场代表性的小米手环的材料成本。
可以看出,根据目前的供应链情况,普通智能手环的价格基本可以承受。
控制在人民币以内。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价格问题。
我们看到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
因此,除了看得见的材料成本外,还有其他成本包括研发、渠道、人力等。
作为消费者应该理性看待一个产品,而不是一味追求便宜。
作为一家以利润为根本目的的企业,追求更高的利润是其根本要求。
以小米为例,小米手环79元的售价应该刚好够成本。
接近成本价的市场行为也与小米手环产品的定位有关。
网友们可以根据这款小米手环的成本来对比市面上的手环产品,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
注:本文部分小米手环材料价格来自上游供应商,仅供参考。
后记:如果说智能手环只是一个检测个人运动量的工具,那么它本身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伪需求”产品;如果放在“身份ID”的概念中,那么它将是真正改变人类生活的革命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