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互联网连接了人,那么工业互联网代表着更广泛的范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备与人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如何克服人与设备交互的困难、设备与设备之间交互的困难,就是“智能”所指的内容。
“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人与设备之间沟通和交互的界限。
它可以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
”恒力华振公司首席执行官刘涛说道。
对于智能的定义,刘涛认为,设备本身具有自我感知、自我决策、自我优化的能力。
“实现智能化的第一步是设备需要能够知道它处于什么状态。
”刘涛认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目前面临两大痛点。
“第一个是如何抓取设备上的数据。
目前数据源少,数据质量不高。
由于工业现场的数据噪声大、干扰多,所以好的、好的数据很少。
”完整的数据,尤其是结构化数据。
”此外,“在工业互联网内部,各个系统之间存在壁垒,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刘涛团队重点解决第一个痛点。
恒力华振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武汉。
创始团队是来自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英国先进制造中心的博士团队。
他们在装备机理和人工智能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经验。
公司瞄准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市场,为客户提供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传统的设备网络监控系统往往存在数据不完整、系统架构有限、算法泛化能力弱、定制开发成本高等诸多限制,难以大规模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
恒力华振的解决方案目前有两个大方向。
一是以车间为目标,建设车间设备互联网。
监控对象包括冲床、铣床、车床以及各种加工设备的工艺质量监控和工艺优化。
另一种是用于精细化工行业反应釜等设备的监控。
“我们主要是为了设备,而不是为了行业。
”因此,恒力华振通过监测设备生产质量稳定性相关的状态数据,实现质量监控和工艺优化。
具体来说,恒力华振开发了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硬件包括一系列智能传感网关,可以采集和分析高频传感器数据和主流协议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处理过程中的设备数据,并结合数据集成中间件软件,一旦设备关键部位出现故障或劣化、参数异常,可以进行预警。
在软件层面,除了执行设备监控任务外,恒力华振还开发了质量流程管理优化的软件系统。
其核心是数据预处理,结合设备运行工况、工业机理、机器学习等规则、机制和智能算法。
技术,一种监控算法,可以提取更多基本特征来表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波动。
“这个软件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收集和分析设备数据,为操作员提供早期预警或对加工控制系统进行反向控制,最终降低产品缺陷率。
”刘涛表示,“以前工厂在优化调整工艺时,很多操作都非常依赖经验丰富的师傅。
我们算法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师傅的经验以数据的形式固化下来,在优化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我们一些客户的评价,这一系统可以降低整体成本约8%。
”在系统部署方面,恒力华振提供了云端部署和边缘部署两种方式,并提供了SAAS应用等可视化方式。
及时反馈系统运行情况。
可以说,恒力华振的创始团队来自于实验室和客户现场。
刘涛认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不同于互联网。
仅靠一个想法是不可能完成的。
还需要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
在偏行业中,在有属性的地方创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
在首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中,恒力华振工业设备数据智能采集与分析解决方案荣获三等奖。
在数据采集方面,恒力华振的解决方案保证了数据量和数据完整性。
在工业数据分析方面,恒力华振根据自己的行业理解开发了一套解决方案,可以监控少量甚至无异常数据的设备。
因此,恒力华振的方案具有上线速度快、更容易实施的优点。
谈及大赛的影响,刘涛表示,“获奖对于我们公司业务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对我们内部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我们的合作伙伴来说,他们将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更有信心、安心让我们的解决方案进入工厂推广应用;此外,更多的合作伙伴会找到我们,希望建立合作关系,“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有需求。
”智能,但两者的前进道路必然不同。
刘涛表示,工业互联网还处于一个非常新的“萌芽”阶段,没有标准的产品或标准的解决方案。
他推测,未来大公司由于资金充裕,会在这方面加大投入。
像恒力华振这样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将提炼经验,输出更加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中小企业赋能。
目前,恒力华振公司已积累了富士康、汉高、东方电气、中国航发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客户,并于年初完成了由大辰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其次是明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