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北京)今日,印象笔记在京举办主题为“让我们一起做”的印象笔记七周年线上活动。
共同进步,共创美好未来。
”下一场新闻发布会。
本次活动重点介绍了Evernote的新产品特性、发展策略以及对产品未来形态的探索。
印象笔记CEO唐毅、中美知识行为研究员、印象笔记董事AndrewMalcolm、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李涓子等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
从去年6月到现在,Evernote已经度过了在中国独立重组的元年。
印象笔记的独立重组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模式。
独立运营的印象笔记如何完成业务布局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形态等问题也备受业界关注。
过去一年来,Evernote持续提升产品迭代速度,围绕让知识更有价值的使命,保持产品进步。
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用户要求较高的功能——Markdown编辑器、桌面笔记、模板、密码锁、微信文档保存……在此基础上,Evernote不断升级编辑体验,推出列表功能和思维导图功能,增加新的素材库以方便信息收集,更好地连接外部平台以方便信息组织,并提供完善笔记的空间。
分享和协作经验。
发布会上,印象笔记CEO唐毅发表主题演讲。
他表示,自去年Evernote宣布独立以来,这是Evernote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一年。
不仅产品迭代速度空前,而且还实现了用户增长率、用户活跃度增长率、收入增长率。
完美的表现。
唐毅现场分享了印象笔记独特的发展战略和进步路径——一方面,始终专注并致力于为个人和企业提供高价值的信息管理相关场景;另一方面,灵活多变,积极拥抱中国互联网生态,衍生出更丰富的产品。
功能和智能解决方案。
他还表示,Evernote的使命是成为3亿人的首屏应用。
它不仅是管理个人信息的智能助手,也是提高团队效率的企业工具和丰富高价值信息的内容平台。
Evernote的愿景一如既往,成为用户的“第二大脑”,整合无限信息,拓展人类思维边界。
印象笔记CEO唐毅现场分享了印象笔记的发展战略和进步路径。
中美知识行为研究者和印象笔记董事AndrewMalcolm表达了对印象笔记未来发展的期待。
独立重组后,Evernote更加注重用户的需求和反馈。
。
Evernote团队注意到,随着个人笔记中存储的信息量不断增加,用户希望最大化这些信息和知识的价值,智能地将信息组织成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行动,加强共享和协作,使Evernote更多 里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流动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探索和提炼,印象笔记对比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行动”的“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A(action)”知识管理该模式拓展业务布局和产品功能创新,持续优化核心功能体验,拓展对更强大的企业效能场景的支持,延伸知识内容领域,构建高价值信息的内容社区,帮助用户、团队和企业持续成长。
进步。
Evernote 业务运营高级副总裁调任 Evernote 高级产品总监刘灿。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印象笔记始终关注并利用最前沿的技术来实现产品功能的创新和突破。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知识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李涓子为嘉宾带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观点,指出知识图谱将是未来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发展与知识智能服务新业态。
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这也与印象笔记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
在七周年大会之前,Evernote 推出了新的模块化编辑器的公开测试版。
编辑器自从上世纪末在浏览器中呈现以来,多年来它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新技术已经能够呈现出一种模块化、编辑视图和内容分离、具有编辑功能的新编辑器。
扩展能力强。
Evernote推出的模块化编辑器将笔记内容存储的最小粒度从单个笔记改为笔记内的文本、图片、视频、表格等内容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可以自由拖放。
组合和嵌套突破音符的界限。
模块化编辑器作为知识图谱技术的基础,可以构建网状存储,为笔记的智能应用提供新一代基础设施支撑,为知识图谱的未来形态和增强智能创造无限可能。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涓子分享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
会议最后,印象笔记研究院院长常程演示了模块化编辑器的应用。
作为最新一期的《大象知识堂》《战隼》,作为各领域知识工作者的代表,简琪、陈华伟、袁春楠等嘉宾上台分享了自己与团队保持进步的经验和方法,与全国印象大使一起庆祝 Evernote 七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