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滴滴出行CTO张博在CNCC(中国计算机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聚焦滴滴AI布局并宣布进一步举措 扩大滴滴盖亚数据开放计划,将向学术界开放两个新的脱敏城市交通指数数据集。
滴滴出行CTO张博在CNCC学院发表讲话。
张博表示,滴滴的技术战略是AI for Transportation(AI改变交通)。
过去20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基本解决了信息流的问题,而未来,滴滴希望解决的是物理世界中人和物的流动。
在他看来,未来交通将发生三个层面的变化。
最底层是交通基础设施;中层是车辆本身的变革,电动汽车、智能驾驶是趋势;最顶层是共享。
在出行网络中,越来越多的人将从拥有汽车转向汽车共享,共享的粒度将从汽车维度缩小到座位。
拼车将是解决交通拥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张博还展示了滴滴的AR实景导航功能,并分享了滴滴在城市交通领域的最新进展。
通过计算机视觉定位、三维场景构建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滴滴已在深圳机场、郑州机场等机场、火车站、大型商场推出AR导航功能,帮助网约车乘客更好地到达乘车点。
观点。
滴滴正与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智慧交通辅助决策平台。
在智慧交通方面,滴滴目前已与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智慧交通项目合作,并控制了全国100多个路口的信号控制参数。
优化后,平均减少拥堵10%-20%。
以苏州为例,滴滴积极与苏州工业园区交警大队进行智能交通合作,为园区智能交通管理提供智能交通辅助决策平台。
通过建设综合交通运行信息平台和卡口验证系统以及智能信号控制辅助系统,进一步提高园区信号灯运行状态监测和效果评估的效率,有效帮助园区缓解拥堵。
张博表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人工智能技术将能够在未来20年大幅减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目前,城市仍有大量出行需求未被满足,自动驾驶将补充现有的驾驶能力。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获得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颁发的路测牌照,正在苏州相关区域开展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
在《CNCC》上,张博还宣布进一步扩大滴滴盖亚的数据开放计划,向学术界开放两组新的脱敏城市交通指数(TTI),不仅是深圳、成都、西安、济南、苏州的城市交通指数基于滴滴轨迹数据计算出的海口等6个城市的数据和平均行驶速度也于2020年10月和2020年12月向公众开放。
滴滴快车平台在成都和西安二环路区域的轨迹数据和道路等级也同时向社会公开。
向公众公开的。
交通指数数据和平均行驶速度。
5月,滴滴开源了基于浮动车轨迹的城市交通指数计算算法。
“我们希望通过与交通指数数据、轨迹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支持科研人员开展交通序列分析、微观交通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帮助城市进行宏观交通分析和预测。
”目前,滴滴盖亚数据开放计划共对外开放五类脱敏数据集,合作伙伴已覆盖全球众多学校和科研机构。
未来,滴滴将继续与学术界广泛合作,进一步突破科研边界,开放更多脱敏数据,共同推动交通领域的发展。
张博表示:“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将加速智慧交通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CNCC期间,滴滴还重点展示了滴滴在出行领域的AI布局、解决方案和产品,包括智能交通领域的AI布局、解决方案和产品。
订单调度、供需预测技术、滴滴城市交通大脑、自动驾驶测试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