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Laura Ockel |半导体行业方面 近期,台积电高管对于美国晶圆厂员工的投诉,罕见地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态度。
台积电的一些美国员工在企业点评网站Glassdoor上表示,他们连续一个月睡在办公室,每天工作12小时已是常态,周末轮班也很常见。
另一位工程师写道,“台积电的工作文化是服从,公司显然还没有准备好来到美国。
”对此,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6月6日表示,台积电不要求美国工厂员工与中国台湾沟通。
我们做事的方式是一样的,但我们仍然必须坚持台积电的核心价值观:诚信、承诺、创新和客户信任。
他进一步表示:“不愿意值班的人不应该加入这个行业。
这个行业并不靠高薪,而是靠你真正的兴趣。
”过去一年,台积电美国新晶圆厂的员工表达了对工作时间、轮班和加班的担忧。
对制度的“抱怨”从未停止过。
2022年6月,一位自称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台积电工作一年多的前工艺工程师在Glassdoo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好、坏、丑》的文章。
他认为,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简历更好看,在台积电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对于重视个人或专业发展的半导体从业者来说,他觉得台积电并不是最佳选择,并指出军事化管理和职业发展限制是美国员工眼中台积电晶圆厂的突出问题。
作者表示,台积电美国新建晶圆厂95%的中高层主管来自中国台湾,当地员工对他们的管理风格非常不适应。
例如,早上8点30分准时上班,但早上6点30分下班,就会被认为是坏员工。
主管说,昨晚的数据完整报告应该在8点30分准备好。
这间接迫使员工必须8点上班,甚至7点才到。
大多数主管的态度是“我说了算”或者“事情就是这样”。
如果事情不合理,员工与主管的沟通就会有很大的障碍。
台积电美国工厂的晋升也非常缓慢,因为主管与工程师的比例约为1:30。
晋级竞争极其激烈,平均需要5年才能晋级一级。
早在2021年11月,就有一位自称曾在中国台湾接受培训的前台积电美国工厂设备工程师的人在Glassdoor上发布了一篇文章。
他直言工作时间太长、软件陈旧、总是开会、个人自由不受尊重。
来自总部的深厚感情。
过去一年来,对于美国新工厂员工不适应工作制度的抱怨,台积电高管对外界一直保持着耐心和宽容的态度。
此次,刘德银“不愿意值班的人就不要加入这个行业”的言论,更突出地反映了其背后的矛盾和各种问题。
01. 台积电美国晶圆厂的问题与挑战。
刘德银此次表态反映了以下问题:工作文化差异和冲突日益凸显;招聘工程师的难度加大;被“挖角”的风险也增加了。
对于文化冲突的问题,台积电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公司设定了每周工作60小时的警戒线。
近两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50小时,推广新工艺或抢建新工厂的情况也很少。
例外。
台积电还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晶元会议反映通道”,员工代表可以匿名或非匿名向业务部门传达意见并获得答复。
由于工作文化和制度的差异,台积电在美国招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越来越困难。
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新建的两座晶圆厂总投资约400亿美元。
该工厂一期工程将于2024年开始4nm工艺生产,二期项目计划于2026年完成,届时将引入3nm工艺。
两家工厂将雇用4,500名新员工。
一些员工表示,公司强硬的文化会激怒美国员工和求职者,导致招聘足够员工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台积电美国新工厂的招聘事宜,有股东提出了相应的疑问。
对此,刘德银表示,在美国建厂的成本确实高于预期,而且招聘比中国台湾更困难,但也并非难以承受。
目前已招聘的员工人数为2000人,距离4500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除了招人难之外,台积电美国新工厂还面临着被竞争对手“挖角”的风险。
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生活了40年的美国商人科克伦资本董事长杨颖超对此深有体会。
他指出,中国台湾的生活便捷舒适。
近年来,大多数来自中国台湾的国际学生都在美国学习。
获得学位后,他们返回台湾。
留下来的台积电工程师并不多。
他们大多是30多岁、40多岁的骨干人员,愿意漂洋过海到美国工作。
他们愿意去美国工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拿到绿卡,或者让孩子将来有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杨颖超预测,台积电美国新工厂的工程师可能会在3-5年内被竞争对手英特尔挖走,因为后者的晶圆厂距离台积电美国工厂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
如果你去英特尔,你的薪水至少可以增加。
工资翻倍,而且很少加班,这对于重视家庭生活的工程师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有些人高中毕业后就在英特尔晶圆厂当操作员,而这些操作员中大学毕业的很少。
不过台积电只用博士作为学士,工作质量很高。
中国台湾人仍然要加班做美国人不愿意做的事情。
长此以往,优秀人才很容易被美国竞争对手挖走。
20多年前,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建造了两座晶圆厂,目前正在建设第三和第四座晶圆厂。
他们在工艺技术上可能落后台积电两代,但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封装和测试供应商。
台积电在朱科有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但到美国做3nm、5nm,最多只有10%的供应商会聚在一起,剩下的大部分都不愿意去。
供应商不会只是为了销售一两种产品而去那里。
在美国建工厂,你要处理会计、法律、税务等问题,而这些产生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台积电在美国生产的芯片大概率会被运回亚洲进行封装和测试。
因此,英特尔在美国打造本土化生态系统方面比台积电更有竞争力,这也是其在人才竞争中的优势之一。
除了上述问题外,台积电美国晶圆厂还面临政府补贴“浪费”的风险。
我们知道,在美国建设晶圆厂并量产芯片的成本远高于亚洲。
由于美国政府承诺了补贴计划,台积电有动力在美国建厂。
然而,当新晶圆厂竣工并搬入设备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美国新建晶圆厂的企业(主要是台积电、三星和SK海力士)必须开始量产的芯片。
它将向美国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润分成,并承担一些其他额外费用。
这些都是台积电等大厂去美国建厂之前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美国建设和运营工厂的成本已经非常高。
辛苦量产之后,一部分利润就会被拿走。
当然,这些国外大厂商不会高兴。
不仅如此,作为台积电在美建厂关键条件的美国政府承诺的补贴也可能陷入困境。
美国近期肆虐的债务上限危机很可能会影响其《CHIPS与科学法案》,该法案是台积电等晶圆厂获得美国政府补贴的法律依据。
CHIPS 法案提供约 2800 亿美元的资金,其中 1700 亿美元需要国会每年拨款,因此受到民主党和共和党商定的新支出限制的约束。
这笔资金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分配,用于资助未来三年的劳动力发展、STEM 教育和研发,已为芯片制造商在美国制造晶圆提供了 520 亿美元的直接补贴。
晶圆代工厂开始运营。
甚至在最近关于债务上限的辩论之前,国会就已经拒绝提供《CHIPS 法案》授权的所有资金。
2023财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获得了最高119亿美元补贴中的98.7亿美元,美国能源部获得了最高89亿美元补贴中的81亿美元。
随着国会两党就新的支出限制进行谈判,未来几年这一缺口可能会扩大。
如果美国政府不能按时为其CHIPS法案提供补贴资金,或者资金额缩水,台积电、三星等国外晶圆厂将陷入尴尬境地。
如果没有补贴,美国生产芯片的高昂成本将让他们难以长期维持运营。
如果补贴能够按时发放,但总量缩水,恐怕美国政府会优先考虑其本土晶圆制造商(英特尔和美光),国外的台积电和三星只能得到一小部分。
02、台积电全球扩产的挑战与影响近年来,除了美国之外,台积电还不断扩大全球布局,在日本、德国等地投资建厂。
因此,公司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全球工厂扩张将对管理、财务等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此带来的挑战包括成本、工人短缺、工业用地不足、外国法规、政府补贴、工作文化差异、知识产权保护等。
台积电指出,工人短缺、材料供应链中断、建筑工程问题可能会影响工厂建设制程,进一步导致台积电承受大幅增加的成本,无法实现原定的产能扩张计划。
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天然气/化学品泄漏、网络攻击、水/电/天然气供应短缺等问题也可能导致晶圆厂运营中断。
台积电未来的产能扩张计划可能因工业用地不足而无法完全实施,也可能面临因不遵守国外法规而受到处罚的风险,也可能面临在多个运营地点管理不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风险,并可能遭受损失。
来自第三方网络的攻击风险。
此外,政府补贴和其他激励计划可能对台积电产生不利变化,而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地域距离的遥远也会对管理能力带来挑战。
台积电可能会遇到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或知识产权主张的法律纠纷;以及晶圆厂所在国家税收法规的潜在不利影响。
杨颖超表示,去美国不仅仅是造芯片,还要了解政治、谈判。
下一步培养和聘用相关人才对于台积电来说非常重要。
需要的是像张忠谋这样在美国生活多年、在当地企业担任过管理职务的人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入了解美国文化,知道如何与美国谈判,获得双赢的协议。
并不意味着美国说的一切都是好的。
不仅在美国,如果台积电想要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建设新的晶圆厂,也将面临类似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本土化晶圆厂的建设,以及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晶圆厂的全球扩张,正在对台湾晶圆代工的全球市场份额产生影响,中国。
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提供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建设本地芯片生产线,目标是尽量减少代工厂对亚洲(尤其是台湾)的依赖。
集邦咨询(TrendForce)表示,随着美国、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竞相建立本土晶圆厂及其生态系统以提高芯片自给率,台湾晶圆代工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会增加。
未来几年将会出现大幅下降。
TrendForce预计,到2026年,台湾代工产业的全球市占率将从现在的66%下降至44%。
统计显示,到2026年,美国在先进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12%。
中国大陆市场份额预计将从目前的24%上升至2026年的26%。
03.结论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国出口限制将削弱台积电未来12-18个月的收入。
2024年,阻碍台积电营收增长的全球经济因素可能会有所改善。
然而,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美国出口限制——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难改善,并将持续对台积电的营收产生负面影响。
。
在这种情况下,台积电在欧洲、美国和日本新建的晶圆厂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可以抵消美国出口限制的部分负面影响(本地化生产可以消除或减少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会挑战台积电的成本和本地适应性。
届时,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类似抱怨美国晶圆厂员工的言论可能会出现在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