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是一种流行的非关系型数据库,它以文档的形式存储数据,提供了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MongoDB自2009年发布以来,经历了多次版本更新,每个版本都带来了一些新特性和改进。本文将简要介绍MongoDB的版本更新历史及其主要特点。
MongoDB 1.0是MongoDB的第一个正式版本,于2009年2月发布。它支持基本的文档操作、索引、复制和分片等功能,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缺乏聚合功能、地理空间索引、数据压缩等。
MongoDB 2.0于2011年9月发布,是MongoDB的第一个重大版本更新。它引入了以下几个新特性:
1.聚合框架: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对文档进行分组、过滤、排序、计算等操作。
2.地理空间索引:支持在二维平面上对地理位置数据进行索引和查询。
3.数据库锁:改进了并发控制机制,从数据库级别的锁降低到集合级别的锁。
4.日志追加模式: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数据持久化方式,将数据变更记录在日志文件中,以便在故障恢复时重放。
MongoDB 2.2于2012年8月发布,主要增加了以下几个新特性:
1.TTL索引:支持在文档上设置过期时间,自动删除过期的文档。
2.分片标签:支持在分片集群中对分片进行标签,以便根据业务需求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物理位置。
3.聚合框架扩展:增加了更多的聚合操作符和表达式,提高了聚合功能的灵活性和性能。
4.复制集优化:改进了选举算法和故障转移机制,提高了复制集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MongoDB 2.4于2013年3月发布,主要增加了以下几个新特性:
1.文本搜索:支持对文档中的字符串字段进行全文搜索,支持多种语言和分词器。
2.哈希索引:支持对文档中的任意字段进行哈希计算,并以哈希值作为索引键,提高了索引效率和分片均衡性。
3.地理空间索引扩展:支持在球面上对地理位置数据进行索引和查询,支持多边形和多点等复杂形状。
4.安全性增强: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支持SSL/TLS加密通信,支持Kerberos认证。
MongoDB 2.6于2014年4月发布,是MongoDB 2.x系列的最后一个版本。它主要增加了以下几个新特性:
1.索引构建优化:支持在后台创建索引,支持创建部分索引,支持创建稀疏唯一索引。
2.聚合框架扩展:支持对文档进行投影、重命名、分组、排序等操作,支持输出结果到集合或文件,支持使用游标遍历结果。
3.写操作优化:改进了写操作的性能和可靠性,引入了写关注机制,支持批量写操作,支持返回写操作的结果和错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