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你的Windows电脑真的需要硬盘分区吗?

时间:2023-03-14 23:13:28 科技观察

据说自古流传着一个“笑话”:老师!这个文件我备份了几份,一份在D盘,一份在E盘,一份在F盘。怕C盘东西太多,电脑卡死,就没放到C盘!等等,你真的需要分区吗?即使分区了,这个备份有用吗?从我记事起,很多人买Windows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区。当80G容量的硬盘成为主流的时候,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设置:C盘什么都没有,只有系统文件,D盘放软件,E盘放文件。总之,不管四五个方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久而久之,下面的场景大家就不会陌生了。虽然在传统的分区方式中无法考证这些习惯的起源,但在当下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可能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不便。这里我们不妨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小亮和小刚都租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厂房。小亮有强迫症。他把厂房分成10块,每块面积100平方米。小刚没有分厂房。第一个月他们做得很好。第二个月,突然出现了一批占地200平方米的货物。小刚通过简单的调度存货,小亮却开始担心了:他的厂房不够大,突然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货,调度难度更大。这个例子适用于各个时期的计算机。以上面的截图为例:如果我要下载一个总容量为300G的游戏,那么我至少需要将所有文件从一个磁盘移动到另一个磁盘,然后才能愉快地点击“下载”按钮。此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区之间的数据移动也需要重写。如果移动的数据中有很多小文件,整个过程就会变得很长而且看不见,你的快乐也会少一点。你为什么不让我分区?在暂时只讨论Windows环境的前提下,我们不妨回到“分区”这个东西的真正含义上来。一般情况下,热衷于分区的动机往往有以下几种:No.1“我分区只是因为我有强迫症,想更好地整理文件”。事实上,文件夹也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多个分区反而会给数据备份归档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容错能力也大大降低。我们将在下面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No.2“我分区是因为我怕数据丢失,所以放在多个磁盘上我更安心!”这对应开篇的笑话:备份是指文件在不同物理介质上的多份副本和归档。在一个磁盘的不同分区做备份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但这种情况不能太绝对。如果电脑新手在系统崩溃时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获取重要文件,多分区可以帮助您降低电脑入库前或重装系统后的数据保留成本。No.3“我分区是因为软件安装在C盘会导致系统变慢。”这种想法在目前是完全错误的。由于物理磁盘的文件系统和物理特性,当分区快满时速度确实会下降。由于Trim机制的存在,这种现象在固态硬盘上会更加严重。所以,如果以保证系统运行速度为由对磁盘进行分区,那么C盘的空间很有可能会被压缩,从逻辑上讲,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也更大。而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有很大一部分采用的是固态+机械硬盘的配置。如果将软件安装在机械硬盘分区上以“节省”C盘空间,软件的加载和运行速度会相对变慢。早期认为软件安装在C盘会拖慢电脑的想法,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磁盘碎片。当时机械硬盘是主流,其数据读写原理导致了这个问题。机械硬盘其实可以理解为容量更大的CD。读取时,磁头移动到存储数据的位置读取内容。磁盘碎片问题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数学课你用固定页数的笔记本记笔记,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按章紧扣的;对于固定页数的笔记本来说,这是一个考验。我应该把它们写在哪里?这时候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使用活页本,每有需要补充的知识就加一张全新的白纸;或者继续使用定页笔记本,把新知识记录在其他笔记本的空白部分,然后在原来的地方标出新知识点的位置。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会浪费大量空间来解决文件修改和删除问题;第二种方法将在文件损坏后存储文件。这时候的机械硬盘就像一个笔记本。它的磁头在查看整个文件时需要四处移动才能读取。幸运的是,当今的大多数计算机都配备了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需要移动磁头不同,固态硬盘采用NANDFlash技术。它采用主控芯片读写闪存,准确应用当前方式读写数据。1没有了磁头的移动,“磁盘碎片”不再是问题,早年在C盘安装软件导致磁盘碎片过多拖慢运行速度的说法自然不复存在。2想给“WindowsGirl”一个私密的世界,这种强迫症的需求我们自然可以照顾,但等一下,这个想法也得够大,你才能给!Windows的机制(如:WinSxS会存放各个版本的运行时支持库等)决定了C盘需要预留一些空间来满足以后的存储需要。全新安装的Windows大约占用10G磁盘空间,但在使用过程中这个数字会逐渐增加到20G甚至更多。3此时无法安装软件,无法更新系统,腾出空间很累。从操作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看,在Windows上划分多个分区对软件并不友好。如果我们使用diskpart工具查看磁盘分区,可以看到如下输出:MicrosoftDiskpart在系统中,其实每个分区都有一个物理地址,顺序是这样的,这和Linux/Unix是一致的,但是与需要联系的盘符。分区1、3-5是我为安装Linux创建的分区,它们在Windows下是不可见的。而分区2是我的D盘,有独立的盘符。如果我们在Linux/Unix下执行类似的命令df-h查看分区状态,会有如下输出:df-honLinux可以看到所有的分区都没有具体的盘符,但是在最右边的Mountedon标识了它们的安装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文件树就像是宜家的SK?DIS斯凯迪斯孔板,我们可以随时更改图片或小物件,不会像传统装修方式那样需要打孔破坏对墙面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图片来自宜家官网。比如我可以在图片第一行第一列的洞里放一个小钩子。几个月后,小挂钩生锈了,这时我可以将其取下并换上新的,而无需改变电路板的整体结构。Linux/Unix文件系统也是如此。如果/home目录占用了300G,而原来的硬盘只有512G,此时可以插入一块新硬盘,将文件转移到新硬盘上,然后将新硬盘挂载到/home中,从而完成无损数据传输和扩展。软链接类似于Windows上的快捷方式,不同的是Windows上的快捷方式本质上是一个.lnk文件。如果D盘下有个快捷方式ghost指向C:\Windows\Fonts,则无法通过D:\ghost读取字体文件。软链接本质上是一个符号,实际上是在读取文件系统时直接重定向到目标位置。这也是一种无需修改软件设置即可传输数据的方法。在之前的转iTunes文章(https://sspai.com/post/44012)中有提到。换句话说,如果创建软链接,则可以使用D:\ghost而不是C:\Windows\Fonts来访问字体文件。由于Windows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挂载点、软链接等概念,早期也没有相应的API,即使现在版本增加了这些功能,兼容性也不乐观56。长此以往,这可能会给一些在设计时硬编码盘符的软件的内容库迁移带来麻烦。道理我都懂,怎么分呢?如果你的电脑单硬盘固态硬盘大于256G,可以考虑分成系统盘和数据盘,但不建议系统盘小于120G。当SSD介于128G和256G,分区会显得多余。建议不要分区,每天注意数据备份;如果需要分区,建议此时至少为系统盘预留100G空间。小于128G的SSD不建议分区,一般不用担心机械硬盘的总大小。建议给C盘256G以上的空间;如果是新买的电脑,有预留第二块硬盘,建议买一块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盘。如果您的电脑有多个硬盘,不建议对系统盘进行二次分区。通常这类电脑所配的固态硬盘大小为128G或256G,参考第一点,预留一个区域即可。数据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分成1-2个区,但是最好的办法是不分区,原因上面已经说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的电脑有固态硬盘,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您应该尽量将软件安装在固态硬盘上。安装系统时,请不要自行创建分区后再安装系统。正确的做法是删除分区并选择空闲空间,让Windows安装程序自动创建分区。至于分区/合并分区的方法,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的“压缩卷”功能可以将硬盘上的空闲空间从后往前划分为一个新的分区;如果您有前后分区等比较复杂的需求,可以使用DiskGenius等专业软件进行操作。但无论是什么目的,什么软件,数据都是无价的,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