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下雨了……”对于有意进军宽带接入市场的民营企业来说,2015年底迎来了“雨季”。虽然工信部颁布的《宽带接入网业务开放试点方案》早在2015年3月就开始正式实施,但各地通信主管部门对于试点牌照的发放较为谨慎。直到去年6月,江苏、山东等地才开始发牌,而且牌照只是“零星”。小雨”,少数企业获得牌照。年底“小雨”转“大雨”,各地通信管理部门密集发牌。“目前61个试点城市已全部发牌牌照总数近110张。”宽带智库民营宽带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告诉《IT时报》记者。年底,宽带接入业务牌照密集发放是继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之后电信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重要领域。2014年底,工信部发文《关于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的通告》,宽带接入网业务的开放正式提上日程。表。试点于2015年3月开始实施,试点期限3年,首批宽带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杭州等16个城市。宁波。北京于2015年5月被列入试点城市。2015年9月,工信部扩大民营宽带试点范围,新增城市44个。也就是说,目前已有61个民营宽带试点城市。到2015年年中,只有江苏、山东、黑龙江的少数交管局向民营企??业颁发了试点牌照。年底,各地密集发牌。北京、海南、陕西、四川发放第一批牌照,湖南等地发放第二批牌照,江苏发放第二、三批牌照。“有些地方还没有对外公布发放牌照,比如上海,据我所知,共有8家公司拿到了试点牌照,”邹学勇说。据悉,上海市8家获得试点牌照的民营企业,此前大部分已经拿到入网牌照。此次获得牌照后,经营宽带业务合法性更高,经营范围也有所扩大。此外,方正宽带还获得了上海市的试点资格。方正宽带此前在北京等地经营宽带业务,具有一定的用户群体和品牌知名度。为何全国交管局在年底密集向民营企业发放宽带试点牌照?“因为政府部门的要求,到2015年底至少要发放100张牌照,才能有效地向民间资本开放宽带接入市场。”邹学勇说。独立电信分析师符亮认为,让民营资本进入宽带市场并不难。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难点在于如何创造有利条件,让宽带市场真正实现充分竞争。从灰到白,“宽带中国”战略和“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需要民营企业新生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信息化配套水平,推动持续落地“提速降费”。现在这个政策如火如荼,很多之前游走在灰色地带,以黑名开展宽带业务的民营企业,都已经走到了阳光下,可以大张旗鼓地开展业务了。据宽带智库民营宽带产业联盟此前的调查显示,全国运营宽带接入服务的企业有数万家,用户规模从千人到几十万到百万不等。5万至20万家之间,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取得正规营业执照,也就是外界所说的“黑宽带商”。例如,某市某民营企业取得试点牌照,在当地交管局网站上查不到之前,已经取得了入驻入网牌照,但在本地开展宽带接入业务多年。“2016年,民营宽带试点范围将继续扩大,试点城市将达到数百个。”邹学勇说。这对更多地方的“黑宽带商”来说是个好消息。有了“漂白”的机会,他们就可以公平、诚信地开展宽带服务。除了试点城市扩大预期外,另一项对民营企业有利的政策是,工信部近日调整了《电信业务分类目录》(简称《目录》)。《目录》调整后,更有利于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除明确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定义外,宽带接入网业务调整设立“网络接入设施服务业务”《目录》,并新增子类“有线接入设施服务业务”这一类别,为以后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相关营业执照奠定了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有了虚拟运营商的“前车之鉴”,外界其实对民营企业大举进军宽带接入市场感到担忧。虚拟运营商出现之初,业内外人士都寄予厚望,但现实总是比想象的要残酷,虚拟运营商的日子也有些艰难。民营企业进入宽带接入行业,可以在“最后一公里”建设自己的网络,比从事移动转售业务更有话语权。不过,在邹学勇看来,挑战依然巨大。“专线宽带不能再走老路,靠按月或按年收取宽带费的商业模式。如果走这条路,就很难出头。”邹学勇说。民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打造全新的宽带运营模式。“随着民资宽带提供商的进入,免费宽带可能会到来,他们可以通过内容和增值服务收费来弥补损失的月租收入。”邹学勇认为,这一方面有利于“降费”,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窗口。但民营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用户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增值业务难度加大。但增值业务无法落地,难以吸引更多用户加入,进入恶性闭环。民营企业如何破局更需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