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取消中国移动固网牌照限制已是大势所趋

时间:2023-03-14 08:41:06 科技观察

中国IDC11月1日报道近日,“中国移动将获得固网牌照”的消息在业内传得沸沸扬扬。消息称,国家发改委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宽带反垄断,让中国移动有了申请固网牌照的理由,中国移动的固网牌照梦想即将实现。虽然工信部和中国移动都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但各种消息还是纷至沓来,甚至有人给出了具体时间,就是10月下旬。事实上,自三大运营商重组以来,中国移动将获得固网牌照的消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掀起一阵高潮。去年有这么一段时间,类似的传闻甚嚣尘上。长熙国华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希望拿到全业务牌照,推进全业务战略;业内传言,中国移动已拿到固网牌照,工信部正在洽谈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赔偿事宜;不过,在6月的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奚国华就此事再次表态,“是否发放固网牌照仍以工信部研究成果为准”,从而否定了传言中国移动已获得固网牌照。因此,在没有官方表态的情况下,对于这些传闻还是要谨慎的。然而,正是这些不断传出的传言,表明了业界和公众对中国移动固网短板和三大运营商竞争现状的担忧。资质不足,中国移动固网发展举步维艰。重组以来,由于没有固网牌照,中国移动的固网业务运营并不顺畅。在公共市场,中国移动的宽带运营主要借用了中国铁通的资质和资源。新市场的投入和运维的成本投入都需要涉及到两家公司的投资管理。由于各种监管要求,出现了铁通没钱建,而中国移动有钱不能自己建,也不能直接给铁通建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国移动往往只能并肩作战,暗中建设,然后打着铁通的名义低调发展。在政企客户市场,中国移动参与招标时,由于没有固网资质,只能与中国铁通捆绑,但有时招标方不接受联合招标,导致资质缺失;即使你中标了,你也会被对手举报。据业内人士透露,前年湖南也发生过类似案件。持有固网牌照,中国移动可以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开展固网业务运营,在公用宽带、政企专线、网元租赁等领域展开竞争。首先,经营主体的统一将有效改善其固网业务的决策流程和效率,大大提升其固网业务的竞争力;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固网融合(FMC)提供有力保障,缓解用户流失风险;第三,中国移动还可以依托其固网业务牌照,加快弥补其在互联网领域的资源短板。如IDC、国际出口带宽等,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提升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综合竞争力。积蓄已久,中国移动缺牌照。“东风”正是基于此,中国移动也没有放弃固网牌照的争夺。而且,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移动一直在为获得固网牌照准备资源和策略。基于移动宽带LTE网络建设的需要,中国移动大部分省公司都在大规模部署城域光纤传输网络。一些激进的省公司甚至紧跟竞争对手的步伐,将光纤直接部署到居民区和建筑物中。一旦拿到牌照,中国移动将完成重点赛区最后100米的建设。而且,今天的固网宽带市场仍处于高速增长和转型期。根据国家宽带战略规划,未来宽带发展将以光宽带为主,目前正处于铜转光的关键时期。获得固网牌照,中国移动不会有太多历史包袱,可以充分发挥后发技术优势,与FTTB、FTTH一步到位建设光宽带。结合其优质的移动客户群和充足的成本实力,将对竞争构成巨大挑战。此外,在政企客户市场,政务信息化和业务信息化正在加速推进。基于在移动业务运营时代积累的良好政府关系和客户关系,中国移动很可能凭借成本优势赢得更多市场。空间。因此,虽然过去2~3年中国移动在对手固网捆绑和3G攻击的重点下处于竞争劣势,但固网牌照一旦发放,势必会加快步伐。中国移动光纤网络部署,还将加快重点赛区最后100米接入网的建设速度。此外,在固网能力逐步提升的基础上,为有效配合移动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战略,中国移动还将加大对内容和核心互联网资源建设的投入,缩小差距。负面影响可控当然,固网新牌照也可能给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诚然,在一些重点竞争领域,接入网和传输网的重复建设在所难免。但从商业角度来看,每个运营商都是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需要向各自的总部、上市公司和国资委承担盈利指标。承接,是否重复建设由企业自行决定。另外,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加入一个有实力的供应商,能够给现有的市场主体足够的竞争压力,给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利益,这也是监管部门希望看到的。当然,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强制共享本地环路的监管政策,要求优势运营商向竞争对手开放线路租用,从而避免竞争对手重复建设。因此,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向中国移动发放固网牌照,将有利于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虽然可能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都是可控的。因此,取消中国移动固网牌照“禁锢”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