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9月18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化总监”上,李涵详细介绍了中国移动100G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在李涵看来,100G已经成为干线的主流技术,OTN电交叉组网也成为主流,但100G在功耗、集成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下沉到省干线城域网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对于中国移动来说,2013年是100G爆发式增长的一年:100G接口数量从去年初的1834个增加到去年底的8100个。接口增长342%,100GE路从78条上升到424条,同比增长444%,在这爆发式增长的背后,100G在长期表现优于10G开启时间、成本和功耗。“100G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在启动时间上节省了80%;成本从开始的几十万逐渐下降到几万,减少了90%;从功耗来看,100G只是10G的50%,只要业务量大,没有必要购买10G,所以我们的干线,包括省干线,有需求的地方,基本都是往100G的方向走,建设将全面转向100G。”李涵解释,100GOTN电交叉组网成为主流对于100G的组网方式,业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运营商对于100GWDM和100GOTN组网如何协调有不同的想法,中国移动坚持OTN形成大网,但中国电信以WDM为主,OTN为辅。”中国移动是最早坚持OTN电交叉路线的运营商。目前无论是干线、省干线,还是城域网,都已经大量部署,包括复杂的环形、日式、场式拓扑。OTN影响很大,对运维和业务发展都有好处。”李寒说道。据他介绍,自2010年以来,中国移动已在现网部署超过10万台OTN设备。从中国移动100GOTN部署来看,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一是节约成本,节省背靠背投资,减少二次光电转换,提高宽带利用率;二是提升端到端调度能力,人工配纤、网管调度从原来的30天缩短到5天;最后,由于支持分支线路的独立规划和配置,也便于网络规划和扩容。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国内厂商在OTN领域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交换矩阵已经扩展到目前的28.8T。网络、功耗和集成继续面临挑战。100G的发展是近两三年的主流,但从组网和应用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首先是传播。中国移动已经通过了三个阶段的测试,目前的水平基本可以满足现网的要求,因为现网大量的应用基本上都在500公里以内,只有少数应用超过600公里。但未来在传输距离方面将面临很大的挑战。IP网络扁平化导致直接接入需求增加,超大数据中心数量增加,超大粒度客户专线。在这三个驱动因素下,未来的网络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很可能是交叉连接的高速直连。供应。对此有两个要求,一是无电中继传输距离超过2000公里,二是交叉能力需要提供50T以上的交叉能力。其次是功耗。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芯片功耗以每年30%的速度下降。与10G技术相比,100G的单位带宽功耗在降低,但设备容量和传输性能提高,但整机功耗在增加。据李涵介绍,目前功耗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之一。一个100G的系统,包括DSP、电分频器、光模块、风扇等,80个波长全部部署,总共需要25000kW左右的功率。更重要的是设备的落地情况。中国移动在测试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么高的功耗,以至于刚开始部署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