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教育部新增37个高校专业,人工智能占1-3

时间:2023-03-21 00:59:05 科技观察

近年,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词汇是什么?5G、人工智能等无疑榜上有名。目前,虽然5G的势头暂时盖过了人工智能,但后者的发展和普及丝毫没有减弱。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在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不过,人工智能虽然炙手可热,但真正要开发起来却并不容易。除了巨大的投资外,在开发过程中也经常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对于我国来说,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人才数量少,另一方面人才素质低,发展难度大。基于此,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解决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早在2017年,我国就已经提前谋划了应对措施。当时,我国先后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人才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和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探索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也就是说,要将高校作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储备的主战场,通过校企结合,共同打造满足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人才。产业发展。在这一国家政策的引领下,近年来,我国多地高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专业发展新路子,相继开设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例如,2017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与此同时,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也相继跟进,开设了学院和专业。据统计,2018年有100余所高校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专业。此外,2019年已有超过35所高校正式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可以说国内各大高校在人工智能专业的探索和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当然,新专业的探索和建设仅靠高校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政府。2019年3月,教育部正式将人工智能专业列入新批本科专业目录,设置专业代码080717T,授予工学类学位。人工智能被纳入国内高校本科专业。长处。近日,教育部再次公布了2021年高校本科新增专业37个。其中,我们发现11个属于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类,约占本科新增专业的1/3专业,包括智能矿业、智能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像工程等,使人才建设体系日趋完善。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兴专业得到国家认可,进入高校。通过各类新兴专业的探索和尝试,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将再上新台阶,人才储备不断深化,相关人才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这将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成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