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网速缩水。运营商反驳:全世界都在用假宽带引发社会关注,央视曝出国内宽带业务严重“缺斤短两”,6M宽带实际速度不到3M。在广东市场,不少用户反映宽带速度提升并不明显,但成本增加却是实实在在的。有关专家表示,网速“缩水”是行业普遍现象,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低价抢夺用户。测试:实际下载速率只有标称速率的60%。今年,在广东各地,各大运营商发起了一场“高速低价”的宽带提速活动。在各大小区的楼道和电梯里,随处可见“10M、20M、50M甚至100M光纤接入”的广告。过去在广州,小区宽带大多以2M、4M速度为主。今年6M、10M、20M、50M、100M等高速宽带一夜之间出现,但很多用户发现速度提升后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晚高峰期,很多用户感叹下载速度与提速前相差无几。昨天下午,记者测试了一个家庭标称的12M宽带接入。按照理论,这条宽带的下载速率应该达到每秒1.2M。记者通过360安全卫士测试后发现,实际下载速度为700多KB/s,仅为理论速度的60%左右,上网高峰期不使用。运营商认为,提速后宽带每米平均价格下降了50%以上。不过也有不少用户反映,提速后整体宽带支出较之前增加不少。“用户不知道带宽增加了多少M,资费大幅增加,这是真的!”有市民表示:“现在大部分宽带都捆绑了手机和固话,这样就可以享受优惠套餐了。宽带成了附属的赠品和折扣,宽带网速不达标,你说什么也说不过去。”它。”揭秘:在标配基础上增加用户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内运营商的宽带接入方式有两种:ADSL和LAN,有业内人士表示,严格来说这两种方式属于共享网络,但共享范围不同,宣传中很少有独享宽带,在低带宽的情况下,两者几乎没有区别,但在20M以上的高带宽上可能会有区别,比如直连-“家庭光纤,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高档住宅。”中国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表示,经过调查和计算发现,固网所达到的实际带宽全国线下宽带用户仅为标称带宽的55%。为什么网速缩水越来越严重?一些运营商透露了背后的真相。目前,为充分利用宽带资源,各大宽带提供商都会计算上网率,在标配的基础上增加用户分配。比如一个小区有100M带宽,每户10M,只能分配给10户,假设每天有5户不上网,按照上网率,运营商会分配给15户甚至更多.在上网高峰期,如果用路由器实现“一拖N”,带宽会明显不足。“这和机票一样,超售机票,”他说。由于上网比例没有统一规定,运营商往往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因此,一些小运营商为了抢占更多业务,往往忽视在线率或加大设备扩容,导致宽带不足。辩论:宽带共享是否是所有国家的普遍做法?去年年底,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报告引起轩然大波。报道称,用户办理的4M宽带理论上应该有512KB/s的网速;带宽下的平均网速仅为232.7KB/s,中国的宽带是“假宽带”。有运营商反驳说,运营商提供的家庭宽带大部分是共享宽带(不是独享宽带),这是各国的通行做法。实际带宽受服务器、传输、交换机、光收发器、5类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没有与标称最大带宽相同的实际带宽。你说“假宽带”,全世界都在用“假宽带”。但也有专家认为,如果达不到速度,标出实际速度即可。为什么一定要标注实际达不到的理论速度呢?运营商向消费者宣传最高速度可以达到4M,也按照4M收费,但为什么不告知消费者最低速度呢?有业内人士建议,宽带运营商应透明、客观地介绍业务,向消费者明确说明影响宽带速度的因素,确保广告不误导消费者。此外,监管部门还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为网民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速服务,帮助消费者识别家里的宽带到底有多“宽”。政府部门还应督促研究机构公布调查方法。国外的宽带网速在美国也缩水了:现实中只有80%。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于2011年3月发布的第一份宽带测试报告显示,大多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至少提供了标称速度的80%。英国:实际上只有41%。英国Ofcom机构于2012年2月2日发布了《英国固定宽带性能》报告。该报告基于2011年11月英国最大的8家运营商(覆盖75%的宽带用户)。该调查由13家宽带运营商完成提供的包裹。报告显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较大差异。英国所有连接的平均标称速率为16.4Mbps,而平均实际速率为7.6Mbps。对于8MbpsADSL,平均实际下载速率仅为标称速率的41%。韩国:只有实际率的70%~95%。其网站上的宽带价格介绍中明确表示“实际下载率保证为理论下载率的70%至95%”。澳大利亚:事实上,只有50%~75%的澳大利亚电信公司也在其网站的宽带业务规则中标明:宣传速率为8Mbps的宽带服务,70%的用户可以达到6Mbps;对于宣传速率为20Mbps的宽带服务,50%的用户享受到10Mbps的服务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