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发改委: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强化网络安全能力保障

时间:2023-03-19 21:30:55 科技观察

发改委: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用,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通知》指出,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继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分类分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20〕831号)有关要求,有序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县域智慧化转型,保障建设实效,防范风险隐患,有效发挥项目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效应,支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交通、水、电、热等市政领域数字化终端和系统改造建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5G基站及配套网络建设,持续优化4G覆盖薄弱地区网络建设,促进骨干网和城域网扩容。千兆和100M宽带连接在家庭中得到普及。推动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部署物联网传感设施。探索建设无人机、机器人作业所需配套设施,统筹部署医疗垃圾处理智慧化设施。在网络安全方面,构建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做好网络安全与智能化改造融合。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完善智能化改造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认真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采购服务、国家密码管理等相关规定,采购和部署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具备与智能化等级相匹配的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分类要求,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县域智能化转型,确保建设实效,防范风险隐患,有效发挥项目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效应,支持高——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通知如下:一、建设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十九届中央全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机遇,针对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数字生态等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推动县域智慧转型有一定基础地区县域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实效。充分发挥项目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全县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保安全,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大力支持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建设原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智慧建设基础,突出优势和短板,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科学谋划智慧建设内容。以县域改造建设为重点,聚焦优势领域或行业带头试点,点对点,有序推进,确保一件事办好、一件事办好、有实效。政企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政企协同投资建设,探索形成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对县市市政建设、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应急安全等公共领域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由政府支持和引导建设。对有一定效益的智能化建设项目,积极调动市场化资源投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良性市场化机制模式。统筹规划、集约化、标准化建设。县域智能化转型中的政务信息化工程要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加强统筹集约、共享共建的原则,依托现有建设基础,深化数据共享、系统对接,业务协同,加强与省市的跨层级联系。规划、规范审批、强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有效性,严格落实安全可靠性要求。要量力而行,防止重复建设,防范风险。三、重点方向(一)夯实新基建支撑。推进县域公共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交通、水、电、热等市政领域数字化终端和系统改造建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5G建设车站、社区、商场等重点区域基站和配套网络建设,持续优化4G网络对基础设施薄弱地区的覆盖,推动骨干网和城域网扩容。千兆和100M宽带连接在家庭中得到普及。推动工业、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部署物联网传感设施。探索建设无人机、机器人作业所需配套设施,统筹部署医疗垃圾处理智慧化设施。(二)提高公共服务治理水平。深化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依托现有基础,深入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标准协同和系统对接,推动应急响应、市政、交通、医疗、社区等公共部门数据融合共享。密集建设数据中心,推进与省市平台的跨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结合场景需求,构建综合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推进公共领域智能化应用,支撑县域健康高效运行和突发事件快速智能响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服务“一条龙服务”“一网统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三)优化产业发展数字环境。建设数字供应链,共同推进供应链要素数字化和数据要素供应链数字化,支持行业构建数字供应链数字生态。建设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用数据赋能智能”,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培育一二三产业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化转型和产业协调发展。支持和服务国家、省、市的示范、引领、引领建设项目。(四)加强网络安全能力保障。构建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做好网络安全与智能化改造融合。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完善智能化改造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认真执行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采购服务、国家密码管理等相关规定,采购和部署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具备与智能化等级相匹配的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四、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县城智能化改造建设。省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县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统筹资源,落实推进,确保工程质量和建设成效,注重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落实金融支持。各地要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支持建设。一是加大财政资金对县域智能化改造建设的倾斜力度,积极支持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新增财政赤字直达市县、抗疫专项国债、重点支持等财政资金。支持公益项目建设;拓宽社会资金渠道,积极探索利用面向开发的政策性商业金融、专项企业债券等方式,为全县准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在全县推广PPP模式。规范有序。(三)加强示范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通过组织现场会、联合调研、专题展览、出版优秀案例集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广示范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加强评价指导。国家发改委将依托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将县城智慧化改造纳入评估,强化评估促建,开展动态评估、案例展示、对标对标等工作。县域建设成效,引导地方更好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