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抗疫新技术!3D打印-复制防护口罩在北京研发成功

时间:2023-03-17 15:08:25 科技观察

疫情来势汹汹,科技界全力以赴战“疫”。2月25日,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卫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针对此次疫情的特殊情况,根据前期研究和实验,“新风正气”具有以下功效:微纳滤膜新风微正压输入和呼出气体在线消毒排放。新冠病毒防护口罩研制取得初步成功,有望量产。根据杨伟民提供的信息,防护口罩可以根据用户群体的分类,切换不同的功能模式。在医护人员模式下,在轻负荷、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将医护人员口、鼻、眼等易感染病毒的器官与外界完全隔离。坚固、轻便且便携。另一种模式是患者床边模式,针对患者较为集中的区域,如“方舱医院”,呼吸和说话很容易增加空气中飞沫和气溶胶的含量,加剧了感染的可能性。交叉感染,加重病情。使用“新风正气”新冠病毒防护口罩,不仅可以通过纳米纤维过滤(0.1微米粒径的气溶胶过滤效率达95%以上)使患者吸入健康空气,还可以通过对呼出气体进行抗病毒处理。呼出气体在线杀毒功能,保证周边区域空气的新鲜度,避免交叉感染。》在口罩内,气流分为吸气通道和呼气通道两条路。在吸气通道,通过熔体差动静电纺丝技术隔离膜(新国标GB/T32610-2016A级标准,0.1微米粒径气溶胶过滤效率95%以上)净化空气,呼气通道酒精消毒后通过通道隔离膜口罩制造基于材料PVT特性的智能成型技术,一体成型3D打印/复制制造技术可以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杨卫民解释说,此外,自疫情发生以来,英兰实验室基于创新的熔体差动静电纺丝技术研发的口罩已全部投入抗疫一线,同时,采用3D打印/复制一体化制造技术,快速制造出2000多副带侧光面板的护目镜,为湖北武汉、孝感等地的环卫工人及时提供健康保障,并捐赠给北京多家企业。北京市甲等医院环卫集团、中信环境等单位杨卫民是北京化工大学英兰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兰实验室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研究,系统深入开展高分子材料精密成型原理与装备、重大关键装备用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节能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