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工信部:我国将于2020年启动5G商用

时间:2023-03-16 21:33:22 科技观察

工信部:我国将于2020年启动5G商用作为5G的控制信道编码方案。经过多年跟进,我国逐步进入5G研发第一阵营。12月2日至3日,在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5G信息通信技术研讨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刘丽华透露,当前5G标准化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研发实验也进入关键阶段。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5G商用。随时随地万物互联经过几年的深入研究和讨论,5G的愿景基本清晰。“它可以提供超过10Gbps(千兆位/秒)的移动宽带数据接入,即使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用户仍能享受到龙卷风般的网速。”是德科技大中华区总经理郑继峰表示。极速只是5G的众多目标之一。根据不同的信息交互对象,国际电信联盟认为,未来5G应用将涵盖三大类场景:增强移动宽带、海量机器类通信、超高可靠低时延。“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将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未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海量需求。”刘丽华说。这种目标设定源于日益紧迫的实际考虑。“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拥有超过240万个基站和7.1亿用户。4G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刘丽华表示,今年1-10月,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23.7%。业界预测,未来5到1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将增长1000倍。同时,物联网也对现有的移动通信提出了挑战。根据爱立信亚太区首席技术官Magnus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全球联网终端数量将达到280亿,其中约180亿为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要求信息技术不仅要满足人与人之间信息交互和传输的需要,还要实现万物互联的目标。”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院长朱洪波说。简而言之,5G移动网络的愿景是实现“随时随地访问一切”。衍生万亿级产业“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发展已成为促进信息消费、拉动有效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刘丽华说。据统计,2015年全球运营商拥有2.3亿个物联网连接,为运营商贡献了约7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40亿美元。随着5G技术研发试验的推进,100到2025年,全球将产生10亿个连接,预计将衍生出万亿美元级的垂直行业应用。现有的网络通信能力极大地限制了物联网细分行业的发展。业界预计,随着5G的正式商用,物联网、无人驾驶等行业有望迎来爆发期。例如,无人驾驶对网络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低时延是整个通信行业都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3G网络响应时间为500毫秒,4G为50毫秒。“现在业界降低延迟的方法不多,而5G提出要将网络响应时间缩短到1毫秒以内,这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总工程师毕奇说。此外,如何为海量用户提供支持,确保数亿设备安全接入网络,是摆在5G研究人员面前的又一“绊脚石”。潜在的风险不容低估。典型案例是2015年底乌克兰电力系统遭到黑客攻击,造成大面积停电。“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面临更大挑战,5G需要全新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诺基亚和上海贝尔高级副总裁郭涛表示。中国有望在2020年商用。”今年以来,全球5G研发提速,实验室和外场测试相继开展。我国也明确了5G实验频率,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实验。”刘丽华透露。根据工信部、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工作部署和三大运营商5G商用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启动5G网络二期测试,并2018年进行大规模测试组网,到2019年基本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启动5G商用网络。谈及中国5G下一步发展,刘丽华建议与国内外产业界合作,全力推动5G全球统一标准的形成,加强频率协调;以实验带动研发,进一步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融合创新研究,开展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示范验证,支持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要加强与行业用户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