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经估值30亿美元、被誉为硅谷独角兽的可穿戴设备公司Jawbone倒闭了。
英特尔还宣布将裁掉三年前收购的健康手表公司Basis,专注于虚拟现实技术。
与几年前人们宣布要颠覆智能手机时相比,现在的智能穿戴市场似乎冷了很多。
智能可穿戴设备真的不会造成任何破坏吗?智能穿戴:早在2009年的前半生,Google Glass一发布就引起了极大关注。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它将是下一个“iPhone”。
一个“革命性”的产品。
Google Glass 是一款 AR 智能眼镜,镜片上配有头戴式微型显示屏,支架上集成了触摸板。
用户可以通过该触摸板对其进行控制并通过语音输入进行交互。
谷歌眼镜具有地图导航、照片和视频录制、视频通话等功能,几乎与智能手机没有什么区别。
但市场反应却适得其反。
2017年上市后,谷歌眼镜项目不到一年就因电池续航不佳、容易侵犯隐私等问题而暂停。
谷歌官网上只有这样一句话:感谢您与我们一起探索,探索之旅还没有结束。
苹果推出了智能手表Apple Watch,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取代智能手机。
毕竟iPhone是苹果的摇钱树,苹果也不会傻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Apple Watch希望通过手表为手机补充一些功能,比如测试心率、记录血糖等健康信息。
不过,Apple Watch虽然背靠苹果称霸大山,但其命运却与谷歌眼镜无异。
据第三方分析机构Slice Intelligence的报告显示,Apple Watch首日销售额破万元的功劳归功于Apple Watch。
销售数字达到顶峰然后下降。
真正的出道才是巅峰。
为了支持这个儿子,苹果已经请 Drake、Karl Lagerfeld、Beyoncé 等名人在社交网络上炫耀他们的“Apple Watch”。
后来他们又与奢侈品牌合作推出了大亨版Apple Watch,近万元的售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 与爱马仕合作,但“Apple Watch”的销量依然不温不火,尽管苹果 CEO 库克仍然很乐观:Apple Watch 的需求非常强劲。
缺乏实用性、缺乏杀手级应用是可穿戴设备的通病。
花更多的钱只是为了节省通话次数。
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真的有必要吗?而且很多时候这些可穿戴设备并不是补充你手机的功能,而是提醒你看看手机。
。
。
目前看来,智能穿戴设备仅仅成为了少数人的玩具。
(玩法是这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到了2020年,各种类似的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无法轻易打动普通消费者了。
事实上,在谷歌的智能穿戴项目清单中,还有一个与谷歌眼镜同时诞生的智能穿戴项目——谷歌智能隐形眼镜。
隐形眼镜嵌入了柔性电子传感器和天线,可以提供机器人视觉。
只需眨一下眼镜,它就能捕捉到你所看到的,还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的血糖。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对于如此困难的产品开始临床试验还为时过早,但它确实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了一个好主意——与人融合。
东京大学教授染谷隆夫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更具未来感的可穿戴产品——电子皮肤(智能纹身)。
只需将其贴在皮肤上,通过测量光即可检测出皮肤内的血氧水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的医生研发的金箔纹身DuoSkin更厉害。
连接到你的电子设备后,它可以完成控制操作:根据你的情绪波动,纹身可以产生相应的变化:最酷的甚至可以内置NFC芯片,完成各种近场通讯功能:重点是,DuoSkin的制作并不困难。
首先,制作者可以使用任何绘图软件预设他想要的纹身形状:然后使用一次性纹身烫金机将图案压在特殊的金箔纸上:然后,金箔纸上的图案被点击将其折断:然后把它贴在身上就大功告成了:开发团队还在研究这个东西。
未来,用户希望通过这款金箔纹身完成更多样的任务。
只是怕太好用了,以后就贴满全身了。
极客君表示,虽然Jawbone已经倒闭,英特尔也退出,但智能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两年后,原本被谷歌取消的Google Glass以企业版的称号卷土重来这个市场,帮助技术工人提高生产效率。
据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有近万名技术工人佩戴智能眼镜。
苹果似乎也在秘密生产苹果眼镜。
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一片蓝海,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