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里有人喜欢发布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吗?借助这些健康和运动跟踪产品,他们为世界创建了一种新型比较数据。
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运动追踪应用,常见的功能无非就是监测运动数据,比如行走步数、行走距离、消耗卡路里数等。
一些手环和应用程序还提供睡眠数据。
但用户只需要数据吗?如何基于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是大家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1. 谁在使用健康和运动产品?上半年,健康、运动类应用日均使用率大幅增长。
移动应用数据监测公司Flurry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了该领域的现状: 1、健康和运动类应用的活跃度增长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健康和运动类应用活跃度增长62%。
移动应用市场整体增速仅为33%。
2020年上半年的这个数据表现比2018年要好很多,因为去年这个领域的增长率是49%,而市场整体增长率是49%。
增长的原因有几个。
各种智能手环的销售带动了配套移动应用程序的使用。
大多数硬件产品的数据依赖于应用程序中的同步和显示。
其次,运动监测应用尝试了更多的创新功能,尤其是与各大社交网络的融合,让用户可以分享运动数据、展示成绩奖牌、相互点赞和竞赛功能,加速了该类应用的曝光。
但Flurry认为,快速增长背后的重要推动力仍然归功于那些“健身狂热分子”。
2. 健康和运动应用程序的活跃用户。
许多女性(而非年轻女性)是健康和锻炼应用程序的真正活跃用户。
在Flurry对“健身狂”的定义中,62%是女性,38%是男性。
这一数据与移动应用的整体性别覆盖率有很大不同,女性用户占48%,男性用户占52%。
从年龄层来看,健康运动类应用的用户年龄也普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25-34岁用户规模较市场平均水平高出41%,35-54岁用户规模高出47%,18-24岁用户规模较市场平均水平低57%。
从此类数据可以看出,女性、中年用户等较为关注身体健康的用户群体也是健康、运动类应用的重要用户。
3. 运动爱好者是健康和运动应用的重度用户。
Flurry 还提供了非常直观的健康和运动应用活跃用户群体特征数据。
可以看到,运动爱好者的比例比普通应用用户高出80%,家长比例高出40%,跑步达人比例高出35%。
相反,那些游戏用户和图片视频爱好者所占的比例较小。
上述数据预计会让智能手环和运动监测应用的开发者既高兴又担心。
产品使用率不断上升,说明该领域的产品对用户来说并非没有吸引力,市场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但同时,活跃用户群体的身份特征表明,目前的健康运动产品仍然满足了那些真正关注健康的细分用户群体。
这类已经有运动习惯的用户群是产品最容易吸引的用户。
问题是,其他大众用户何时也将这些产品视为生活必需品? Endeavor 的数据显示,三分之一的用户在佩戴活动追踪设备后六个月内放弃使用它们。
2. 谁在引领市场前进?虽然智能手环、运动追踪应用产品层出不穷,但从整个市场来看,已经出现了真正主导行业的企业代表。
根据NPD集团监测的大型在线零售店和电子商务网站的销售数据显示,2017年,运动监测设备Fitbit占整个市场销售额的68%,JawboneUp销售额占19%,NikeFuelband销售额,已停产的占10%。
主流这三家公司基本占据了97%的市场份额。
NPD认为,如果算上计步器、运动手表和心率监测设备,去年整个健康硬件设备的市场规模约为3.3亿美元,但运动追踪产品约占主流的72%。
手机上的运动监测应用中,一些成功的产品代表包括Nike+Running、RunwithMapMyRun、RunKepper和Runtastic。
市场领导者的产品特点可概括如下: 1. 舒适的硬件产品搭配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
用户随身携带的基础当然是舒适度。
Fitbit 产品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且易于佩戴。
事实上,健康健身追踪产品的功能并没有明显的区别,用户对外观的考虑将成为非常重要的选择依据。
这也是后来加入市场的产品,如Misfit,以其出色的外观和设计逐渐被用户所熟知的原因之一。
在评估硬件时,许多人忽略了产品附带的应用程序。
大多数运动追踪产品依赖应用程序来同步数据。
作为一个展示数据集合的平台,应用能否做好,往往会极大地影响用户是否会坚持使用该产品。
优秀的应用具有数据快速同步、让用户感受到变化、对优秀成绩的明显鼓励、成果易于分享等功能。
2、给用户坚持使用的理由健康运动产品不仅仅是卖一个硬件产品,因为大家都明白,每个产品不能只有运动监测功能。
未来想要提供完整的健康服务,前提是现有用户不能很快流失。
为了防止用户轻易离开你的平台,你需要提供更有粘性的服务。
常见的方式有奖牌激励、增值服务激励、开发游戏或社区等。
3、注重社交产品的融合。
正如本文前面所总结的,上半年健康和运动类应用活跃度大幅增长。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交产品的整合。
无论是数据共享、激励还是熟人之间的竞争,原本对用户没有明显影响的数据在社交网络上形成了新的交互价值。
3. 挑战:如何做得更好?无论是使用硬件还是软件来记录运动数据,这些都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
这个观点在健康和运动产品团队看来其实也成立。
一种非常简单的验证方法是,如果用户有一天没有携带某种硬件产品,那么他就不会回家去获取它。
但当留在家里的东西变成了手机时,情况就变得大不一样了。
以运动追踪为核心功能的产品团队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
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更丰富的健康数据,不仅是运动步数、心率、睡眠数据,还包括体重、饮食、各种身体数据。
只有采集到更完整的数据,产品才能更清晰地识别个人用户的健康状况并提供服务。
当然,这个数据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
它需要整个行业共享同步的健康数据。
2. 必须发现软件层面的价值。
过多关注硬件本身会导致团队忽视软件的价值。
正如耐克放弃Fuelband硬件开发部门就反映了问题一样,当前对硬件形态的盲目追求导致产品忽视了软件层面更细致的探索。
许多专门的服务可以很容易地在应用程序级别提供,从而为用户提供直接帮助。
包括把数据转化为建议,再把建议变成连接线下服务的渠道。
如何让应用本身具有粘性将成为产品的突破点。
3.回归产品易用性。
如果硬件仅用作收集数据的方式,这当然会限制硬件的价值。
Misfit创始人SonnyVu举了个例子,用户携带的硬件产品可以基于识别和判断用户身份来提供服务,比如启动汽车、成为钥匙和支付工具等有用的功能。
成为必需品。
结论:离用户更近,离成功更近。
在这波可穿戴设备热潮中,健康和运动追踪产品比其他类型的产品获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可。
但业内人士清醒地认识到,这类产品实际上只是这一趋势的垫脚石,离真正用户需要的智能硬件还有很远的距离。
对于参与的团队来说,需要在这一轮的泡沫中保持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用户在哪里以及如何接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