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手不及,7月28日下午,创维电视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电视产品近期已在“拼多多”购物平台上销售。
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及创维品牌的权益。
创维正与拼多多进行严厉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一切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活动,并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关侵权方的一切法律责任。
创维公告一出,引起了媒体和电视行业的高度关注。
刚刚上市的拼多多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声明中,创维在“拼多多”平台列出了创维先锋、创维云电视、创维佳、创维美妆、创维酷、创维云试听、创维e家等多个山寨品牌。
如果不仔细看,消费者很容易误认为是创维官方品牌电视而买回家。
即使是“超低价”,也可能会让一些消费者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殊不知这实际上是山寨产品。
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假冒电视产品的价格并不比同尺寸的正品低很多。
例如,京东创维电视自营旗舰店销售的55英寸4K超高清电视价格从1元到1元不等。
在拼多多平台上,网上销售的“创维55英寸4K超清曲面”售价高达万元,甚至价格都这么现实。
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曾公开表示:“中国可能没有比我们更努力打假的平台了。
”他还在致股东的信中透露:拼多多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
“本分”就是不断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诚实做人,做值得信赖的人”。
如今,中国“电视大哥”创维带头维权,发表严正声明,向公众曝光拼多多平台上的假冒创维电视产品,是拼多多在拼多多领导下所坚持的“职责”。
黄峥只是空谈? ?拼多多——假货的温床。
7月26日,成立三年多的拼多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开启了中国企业上市的新步伐。
开盘暴涨40%,市值逼近1亿美元,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公司。
三大电商平台。
黄峥也成为身家近千亿、位居中国富豪榜前列的年轻人。
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他将跻身中国最富有的25人之列。
发布会当天,网络上流传着一个特别流行的笑话:“以下中国知名品牌祝贺拼多多成功上线——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鱼妈、悦丽悦、雷比、康刷福、娃娃哈、大白自由、太白兔、奇芬、绿剪胶、可乐可乐、碧象打印纸巾、阿比达斯、阿迪迪斯服装、丽丽洗衣液、超雄洗衣液。
”网友们心知肚明,并以搞笑的方式转发,现实是“拼多多”平台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但尽管如此,拼多多却在一片质疑声中上市,其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拼多多开创了“社交+电商”模式,提供低价团购、互动购物,并借助微信流量快速增长。
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个月,拼多多总交易额达1亿元,活跃买家数达3.44亿。
这也呼应了其“3亿人使用的购物APP”的洗脑口号。
对比京东去年底2亿的年活跃用户,拼多多只用了3年时间,就达到了京东近20年实现的用户规模。
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其平台上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低端产品,以非常低的价格提供团包。
对于一些欠发达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来说,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些入门级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也是拼多多先于天猫、京东迅速进入三四线市场的关键。
但由于专注低端产品、三四线消费者缺乏品牌认知、监管力度不够,拼多多很容易成为山寨产品的“温床”。
创维率先在维权方面做出表率,唤醒了尚未度过上市兴奋期的拼多多。
期待更多正版商家站出来维护品牌权益!创维带头维权——正品电视与山寨之战。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电视品牌,创维的声明不仅直接将针对拼多多泛滥假冒伪劣产品的炮击推向了新的高潮,也意味着中国彩电行业与假冒伪劣电视之间的正面博弈已经拉开序幕。
又开始了。
回顾中国彩电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假冒伪劣电视视频不断被媒体曝光。
“不合格的电路板、旧电视显像管、从外地购买的新外壳,这些配件被电视修理工简单组装起来,变成了一台‘全新’的彩电……”“鹰潭市警方成功破获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 该市赣东商城一家数码电器批发部和另一家电器卖场长期大量销售假冒名牌电视机,每台售价不等。
——元”……假冒伪劣电视机案。
这种事时有发生,但近年来很少有骚乱。
如今创维在拼多多平台公开了假冒伪劣产品,中国电视行业的“打假”再次被明确。
市场经济的逐利本质,往往导致一些人在暴利的诱惑和驱使下,从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欺诈行为。
虽然我国彩电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但仍然有一些不法卖家铤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在拼多多上将产品销售到偏远农村,进而让假冒伪劣电视再次滋生和蔓延。
综上所述,拼多多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假冒知名品牌彩电。
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知名品牌后添加后缀,如“索尼电视”、“SONY TV”、“索尼4k”、“创维先锋”、“创维美妆”等;另一种是直接在品牌LOGO上“创新”。
通过字体设计,山寨品牌LOGO的视觉效果与被仿品牌无限接近,如TGL华盛“TCL”、SVMSUNG华盛“SAMSUNG”、I-Iisense变身“Hisense”等,大多数消费者都会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
拼多多平台的低价团购方式让消费者受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低价减少功能、降低配置并不意味着无良商家可以牺牲产品功能和安全性能。
,甚至未经授权或许可,复制销售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牌,非常逼真地模仿某款电视机的外观,导致用户和消费者误认为该产品是真实产品,这些都是不公平的。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不仅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也严重损害了品牌厂商的利益。
劣币驱逐良币,影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