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二代moto360评测 价格合理,但改进有限

时间:2024-05-22 13:14:47 科技赋能

二代moto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产品。

第一代产品前卫而优雅的外观,为第二代腕表((金二代)开辟了很大的领地,但正是这些“优势”去年才称得上是,但今年与第一代的流线型产品风格不同,新款moto在表盘尺寸上有42mm和46mm两种尺寸可供选择。

42毫米表盘和16毫米表带的选择同时,在motomaker网站定制的大力支持下,用户可以选择表壳材质、表壳尺寸、表壳颜色、表带颜色等,表带的价格其实并不高。

选择不锈钢表链只比原价贵了1000元,相比动辄上千元的苹果原装表带,显然更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预算。

品质受制于价格,自古以来两面难求。

硬件设计中圆形表盘与方形表盘的世纪之争似乎在 Apple Watch 出现后短暂停止。

大家发现,只要设计好看,圆形表盘并不是必须的选择。

从外观来看,新款moto继承了前代车型经典简约的设计。

圆形表盘更贴近用户对手表的认知,黑色表盘则增加了手表的一体性。

不过,在这一代产品中,摩托车加入了传统手表的设计元素。

表耳为摩托增加了可更换的表带,而表冠则增加了新的交互功能。

由于手表正面几乎全是表盘屏(屏占比71.7%,正面除了屏幕之外只是一个边框),所以光线传感器只能加在手表的底部。

屏幕。

与HTC One系列并称为“世界上最动人的黑边二人组”。

”。

42mm版本的分辨率仍然存在一个小隐患。

表耳算是Motorcycle现有表耳的一个小创新。

由于不带有旋转功能,Motorcycle选择将手表表耳放置在两点钟方向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右手在按下表冠时可以用更轻的力气完成操作,表冠的功能如下:点击点亮屏幕并锁定屏幕。

同时在应用界面中充当返回主屏幕的按钮,而长按则直接进入应用菜单。

手表底部的设计同样简洁,心率传感器设计为圆形。

孔并放置在圆的中心;为了方便用户更换表带,Moto重新设计了表带,并增加了可以用手指轻松操作的弹簧卡口。

由于系统操作与苹果对可穿戴设备的理解不同,谷歌将Android Wear更多地定义为“一个减轻负担的通知系统”。

我们拿到的新摩托国行版内置了“出门问问”和“搜狗地图”两个国产应用,还有一些计算运动消耗卡路里、手电筒等原生应用(不过手电筒功能挺搞笑的,只是把屏幕亮度调到最大,能见度就十厘米?),除了这些应用之外,moto不支持本地安装第三方软件。

用户只能在商店下载某些支持手表推送的应用程序并下载到手机上。

当这些应用程序有消息提示时,新消息就会推送到手表上。

这样的设计可能会被一些网友认为太鸡肋了。

缺乏本地化应用程序确实大大降低了手表的使用频率(因为手表上没有可以执行的操作)。

然而,谷歌拒绝本地化应用实际上反映了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尴尬现状:缺乏易用的手表应用。

虽然Apple Watch支持本地应用程序安装,但太慢的响应速度和太小的屏幕显示完全没有趣味,降低了用户体验。

因此,单从这个角度来看,Android Wear对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定位其实是更加准确的。

以轻量级、选择性的方式使用应用程序,比把应用程序全部推给用户并让他们选择要省心得多。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定位确实降低了手表的可玩性,会让更多用户认为可穿戴设备“其实就是这样”。

除了信息推送之外,moto 还可以作为音乐播客应用的播放遥控器,但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控制,缺乏令人惊喜的交互。

在表盘选择的设计方面,moto的表现有点令人失望。

首先,原版表盘的样式比较简单,基本是模仿现有的手表表盘。

在配色方面,为了增加仿真度而添加的渐变色实际上降低了手表的质感。

在为数不多的官方表盘中,缺乏真正可以安全使用的设计。

功能方面,表盘仅支持天气、步数和日期三个附加功能的显示。

电池电量、待办事项等快速显示和操作界面不包含在表盘选项中。

看来谷歌对这部分功能还是有一定限制的。

在手表操作方面,谷歌和苹果也左右移动。

与苹果极力避免用户在手表小屏幕上滑动来遮挡内容不同,Android Wear 上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滑动来完成的。

用户从手表底部向上滑动可进入新消息列表,在查看消息时向右滑动可删除新消息,从表盘右端向左滑动可进入应用列表界面。

事实上,整个过程无需依赖表耳即可完成。

由于国内行货版已经阉割了所有谷歌服务,海外版moto的关键应用Google Now自然是含泪与大家告别了。

语音服务被前面提到的本地服务“Mobvoi”所取代。

除了唤醒命令从“Hello Google”变成了充满冲突的“Hello, Android”之外,语音识别和查询响应速度中规中矩,而且接入本地服务商如大众点评提高了手表语音查询的实用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新款moto除了支持Android设备外,还支持与iPhone配对。

虽然iPhone上的移动应用程序目前仍然是英文界面,但由于设置简单,使用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手表端,应用列表界面同样是英文,但手表端推送的消息却是正常中文显示,使用上与安卓版基本没有区别。

电池待机方面,官方给出的数据是,42毫米手表内置mAh电池,普通模式下最长可达1.5天,“常亮屏”模式下可达1天。

这个所谓的屏幕常亮,其实也算是一种moto的感觉。

为了节省电量,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都会在用户不看手表时关闭手表屏幕。

不过,这种效果与我们平时所了解的普通手表有些不同——普通手表时时显示时间。

在“常亮屏幕”模式下,一段时间后,手表会进入黑白屏显示表盘,表盘上不会出现动态效果。

通过这两种方法,就达到了省电的目的(有点像电子书水墨屏的感觉)。

不过新摩托的待机能力只能算马马虎虎。

正常使用情况下可持续长达一天,但这仅限于正常使用。

严重一点的话,可能会死在下班的路上。

总结 在经历了第一代产品的一致好评之后,Moto 在第二代产品上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太多惊喜。

仅仅在外观上做一些小改动,增加一些新的表带颜色,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新设备的期望(技术是建立在改变表带的基础上的)。

好在moto的价格很良心。

入门级的价格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绝不算高。

尤其是在继承了一代优秀的工业设计之后,这款手表仍然是当前可穿戴设备中最受欢迎的。

物有所值的购买。

只不过,这是摩托罗拉。

这就是生产了V3、Milestone、Razr的摩托罗拉。

当然,我们对它的期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