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这些高科技成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随着眼睛疲劳、近视加深、头痛、失眠等症状出现,防蓝光眼镜的宣传语是“电子产品发出的高能短波蓝光是造成眼睛干涩、眼痛、眼睛疲劳的罪魁祸首”。
眼疲劳”应运而生,畅销不衰。
不粗俗。
记者走访多家眼镜店发现,都有防蓝光镜片出售。
在线平台上,某防蓝光眼镜品牌月销量超过2000副。
然而,在一万多条评论中,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却截然不同。
有些人感觉“不那么累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完全没有效果”。
防蓝光眼镜有用吗?它们必须佩戴吗?电子显示屏主要发出蓝光。
人眼对蓝光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蓝光属于可见光范围,波长范围从纳米到纳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跃国介绍,自然界中的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谱组成的。
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波长越短,能量越高。
短波蓝光属于能量较高的光。
我们目前使用的照明、手机、电脑等产品的显示屏发出的光大部分都含有蓝光。
数据显示,与可见光包含红、橙、黄、绿、蓝、紫七种颜色不同,电子产品中使用的LED等材料制成的显示器发出的光主要是红、绿、蓝,蓝光占主要部分。
陈跃国认为,正常情况下,人眼通过进化已经适应了蓝光。
然而,近年来,人们长期使用电子产品引发了人们对蓝光是否对眼睛有害的担忧。
“人们担心蓝光的另一个原因是最近对老年人黄斑变性的医学研究。
”因为有研究指出,如果蓝光照射时间过长,50岁以后的人就容易出现黄斑变性倾向。
黄斑变性会削弱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甚至引起出血,导致中心视力下降。
陈跃国表示,黄斑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光是否会对它造成伤害,是医学界非常关心的话题,但目前还没有定论。
对于对人眼的影响缺乏确凿的证据。
是否伤眼与强度和时间有关。
2016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和温州医科大学视网膜再生医学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蓝光对视网膜损伤的文章。
实验结果表明,蓝光峰值光谱在-nm处,照度超过lx(勒克斯,照度单位),直接照射持续3小时以上,细胞活力会明显下降,细胞凋亡。
“需要注意的是,蓝光对眼睛的影响需要结合两个因素来考虑:光照和时间。
”陈跃国介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常规电子产品都经过严格的标准检验,大多数灯具封装了光源,显示屏多采用背光或侧光显示,其照度比实验数据低很多。
有实验数据显示蓝光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但陈跃国强调:“目前,蓝光对感光细胞和视网膜细胞影响的研究都是基于动物和培养细胞的实验,还没有证据表明。
”蓝光需要多少照度和持续时间才能对人的活体眼睛造成伤害?“蓝光的存在是合理的。
”陈跃国表示,盲目滤掉蓝光很容易导致老年人视力下降。
高遮挡率会造成色偏,佩戴后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用眼不受控制,对于IT行业工作、长期面对电脑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孩子总是在家看电视、整天用手机看电视节目……消费者选择防蓝光眼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你认为你买的眼镜真的能防蓝光吗?健康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表示,目前市场上的防蓝光眼镜主要是通过特殊材料阻挡或吸收蓝光。
目前对于蓝光防护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该保护的地方没有保护,二是保护不正确。
蔡建奇表示,研究表明,我们的眼睛对纳米波段的蓝光最不耐受,因此目前厂商在生产防蓝光眼镜时,重点关注阻挡该波段的蓝光。
现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电子产品都会产生纳米到纳米范围的蓝光,而防蓝光眼镜在这个波段几乎没有任何保护。
“防蓝光眼镜的阻挡率为20%-30%。
”蔡建奇表示,现在市面上的防蓝光眼镜阻挡率基本达到80%-90%。
但防护带没有保护,阻挡率高也会造成偏色,更容易出现偏色。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眼科主任徐家军表示,防蓝光眼镜属于框架眼镜,其镜片质量目前无法达到临床使用人工晶状体的标准。
而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制造标准,导致目前生产的防蓝光镜片的工艺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今年9月,武汉市质监局进行了防蓝光性能检查。
对市面上的防蓝光眼镜进行测试,采集了15批次的防蓝光树脂镜片样品,样品均无防蓝光效果。
多年从事屈光研究的陈跃国表示。
他从不主动建议患者佩戴防蓝光眼镜。
他也不主张把防蓝光眼镜当作“护身符”,毫无节制地使用。
北方的冬天空气干燥。
正常人如果不使用电脑、手机等产品,眼睛也会变得干涩。
因此,正确用眼、保护眼睛比佩戴防蓝光眼镜更重要。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