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腾讯觅影发布国内首个实时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

时间:2024-05-22 10:06:42 科技赋能

7月8日,腾讯AI医疗解决方案“腾讯觅影”携手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呈现首个实时结直肠肿瘤筛查AI “2019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学术会议上发布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临床医生实时检测结直肠息肉,识别息肉性质实时。

这是“腾讯觅影”继食管癌早筛之后又一项消化道肿瘤诊断能力。

目前,“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已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落地。

这也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预试验的实时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

“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上线 “2019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医师学术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由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主办,代表了我国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领域的最高学术权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赵晓燕教授,重庆市胃肠内镜医师分会会长白教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余教授、该院河北医科大学二级教授江惠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苗林教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李大洲教授等国内消化系统疾病领域权威人士,以及腾讯副总裁陈光宇、腾讯AI Lab AI+医疗专家研究员姚建华、腾讯互联网+医疗总经理常嘉、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董立军共同推出“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

腾讯副总裁陈光宇指出,推动癌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是“腾讯觅影”的长期目标。

未来将提升辅助诊断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合作,构建AI医疗合作生态圈。

在其他方面发力,助力我国医疗服务均衡发展。

结直肠肿瘤的实时检测与诊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

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癌症登记数据报告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城乡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位和第5位,死亡率分别位居第4位和第5位。

结直肠息肉的早期发现和识别以及改进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已成为对抗结直肠癌的关键。

“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实时检测识别息肉新发布的“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采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消化内镜,可辅助临床医生实时检测结直肠息肉,实时识别息肉性质。

每秒可分析10张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癌等状态的实时提醒,辅助临床。

医生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诊断结直肠肿瘤。

基于大样本、非同源、多中心测试统计,“腾讯觅影”对结直肠息肉的实时定位准确率达到96.93%,腺癌实时识别准确率达到97.20%。

医疗与AI“国家队”跨界创新 据介绍,“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的研究成果源于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牵头的“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研究。

该项目也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之一。

该研究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李兆申院士牵头,与海军附属长海医院合作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军区医院福州总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第一附属医院大学等多家医院利用“腾讯觅影”的AI医疗解决方案,探索人工智能对结直肠息肉识别能力特性的影响。

李兆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

其中,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是消化科领域的“国家队”。

李兆申院士长期致力于消化内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针对危重胰腺疾病的治疗,首创了10余项内镜新技术。

腾讯正在承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应用。

“腾讯觅影”结直肠肿瘤筛查AI系统的发布,被视为医学与人工智能“国家队”的跨界创新产品,对我国乃至消化道肿瘤筛查技术产生积极影响。

世界。

据了解,结直肠癌的转归和预后与疾病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结肠癌大多数可以治愈,5年生存率高达90%,局部晚期则达到90%以上。

70%;而到了后期,还不到10%,寿命严重低下。

根据欧美国家的经验,利用消化内镜促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借助“腾讯觅影”的AI医疗技术,我国结直肠镜技术取得新突破;互联网+医疗有望将结直肠肿瘤筛查能力带到基层,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