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摩拜等机构共同打造权威发布《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该国的拥堵状况趋于平稳。
全国42%的主要城市城市拥堵与去年基本持平,37%的城市拥堵同比有所减轻。
这表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拥堵趋势已经开始放缓或下降。
此外,在本季度的拥堵排名中,济南重回“第一”排名,成为今年第三季度最拥堵的城市,其次是哈尔滨和北京。
与此同时,大连、昆明重返前十。
高德地图在本季度报告中首次提出“拥堵预警指数”的概念。
该指数旨在衡量和判断城市未来的拥堵趋势和模式。
该指数的水平与拥堵加剧的趋势呈正相关。
本期数据显示,长春拥堵预警指数该指数最大。
同时,报告还公布了交通大数据协助各地交警治理拥堵的成果。
事故信息的及时发布可以帮助45%的用户少走弯路,节省一半以上的行车时间。
济南重回“初拥堵”,大连、昆明等工字城市拥堵程度已赶上特大城市。
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拥堵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是济南、哈尔滨、北京、广州、重庆、大连、长春。
、上海、西安、昆明。
其中,“第一拥堵”济南高峰拥堵延误指数为2,其次是哈尔滨和北京,高峰拥堵延误指数超过2,形成第一拥堵梯队。
同时,受旅游旺季、降雨频繁、城市道路大规模建设等多重影响,大连、昆明本季度重新进入封锁城市TOP10,分别排名第六、第十。
“最堵九月”桂林、昆明、清远等城市交通畅通。
从时间上看,由于第三季度包括暑期和开学季,拥堵格局非常明显。
其中,7月为夏季最拥堵月份,100个城市中有63个城市为最拥堵月份,暑期特征明显。
作为开学季“最拥堵月”,84个城市都是最拥堵月。
但由于城市功能不同,青岛、桂林、昆明、清远等一些旅游型、公交型城市在“最拥堵的9月”依然交通畅通,成为本季度最顺畅的月份。
乌鲁木齐工作日6个时段拥堵排名全国第一,广州7个时段拥堵排名全国第一。
从具体城市拥堵特征来看,根据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显示,本季度通勤高峰时段,台州车速最快,平均车速高达39.5公里/小时。
,几乎接近其峰值速度42.34km/h,全天基本不堵车。
其次是香港和鄂尔多斯,高峰期车速分别达到38.1公里/小时和37.6公里/小时。
清远成为本季度节假日最拥堵的城市,节假日平均拥堵延误指数达到1.66。
这是因为清远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处,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节假日高速交通频繁导致拥堵严重,其次是济南、哈尔滨、茂名、洛阳、泰安、兰州、咸阳、西安、北京。
节假日期间拥堵延误指数均在1.57以上。
从每日各时间段拥堵城市分布来看,大连是早高峰7点至8点最拥堵的城市,重庆是8点至9点最拥堵的城市;哈尔滨17点至18点晚高峰时段最为拥堵。
18:00至19:00是广州最拥堵的时段。
24小时内,乌鲁木齐和广州发生次数最多。
乌鲁木齐有6个最拥堵时段,主要分布在夜间,而广州有6个时段,主要分布在白天非高峰时段,1个时段主要分布在高峰时段。
跨江大桥成为重庆通勤拥堵的“罪魁祸首”。
与济南、哈尔滨、北京、广州等“拥堵城市”相比,重庆早高峰拥堵现象更为突出,拥堵延误指数高达1。
同时,非高峰时段的拥堵程度为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通勤特征。
原因是,根据高德地图的交通大数据,重庆高峰时段的导航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华新街、纪念碑、南坪商圈。
目的地的集中,导致重庆市民出行路线选择集中,同时拥堵路段较多。
通往商务区的桥梁及路段,桥梁拥堵延误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2%,成为拥堵的主要瓶颈。
可见,重庆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其独特的拥堵模式。
石家庄拥堵缓解减少幅度最大,“严格管控+地铁开通”拥堵治理效果显着。
作为本季度拥堵缓解力度最大的城市,石家庄自6月份以来拥堵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去年第三季度,石家庄拥堵延误指数超过1.8的天数有52天。
今年下降到17天,整体拥堵指数下降3.6%。
究其原因,石家庄拥堵的明显缓解,受到最严格交通管制实施和地铁开通的影响较大。
地铁1号线的开通对石家庄的交通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铁开通后,石家庄20条最拥堵的横向道路拥堵情况总体有所缓解。
13%,拥堵线路明显减少,地铁分流作用显着。
香港的拥堵情况最为严重。
济南的拥堵已经向东部转移。
香港本季度的拥堵指数增幅为全国最大,拥堵排名第51位,并且该指数还在逐月上升。
高峰拥堵延误指数同比上升8.4%。
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最新香港零售业销售数据显示,香港零售业和访港游客均同比增长。
拥堵的加剧可能与其恢复现象有关。
报告还分析了2020年第三季度交通对拥堵严重城市的影响。
报告显示,中心城区拥堵同比下降4.5%,总体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济南东部地区拥堵同比明显加剧,高峰拥堵延误指数上升12.1%。
从数据来看,济南的拥堵正在从中心城区向东部地区转移。
成都成为“车辆减速名单”中唯一的大城市。
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城市非高峰时速增幅最大的城市是兰州,平均非高峰时速从24.52公里/小时提升至27.20公里/小时。
上榜的还有济南、哈尔滨、北京、重庆、上海等本季十大拥堵城市。
高峰交通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本季非高峰期车速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是茂名,降幅高达17%。
车速由原来的27.82km/h下降至23.09km/h。
另外,从车速下降的名单来看,大部分属于大中城市。
成都是唯一上榜的特大城市(按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标准划分)。
车速下降7.3%,由原来的30.24公里/小时降至28.03公里/小时。
深圳摘掉了城市拥堵的帽子。
及时出动警察可以使车速提高12%。
在本次报告中,高德地图还公布了交通大数据帮助当地交警管理拥堵的成果。
报告显示,以深圳为例,84%的异常拥堵报警是由交通流量引起的。
在车流量大导致的异常拥堵场景下,及时出动警力可使车速提高12%。
同时,对于事故造成的异常拥堵,拥堵持续时间可减少20%,车速可提高35%。
深圳交警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处理异常拥堵率超过95%,位居全国第一。
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互联网+异常拥堵处理功能,可以有效协助深圳交警对异常拥堵道路进行监控,让深圳交警利用大数据快速准确地发现异常拥堵的位置,并结合交警的及时出动,有效解决了城市拥堵。
2020年10月至今,深圳交通拥堵得到明显缓解。
拥堵排名从去年第三季度的第15位下降到今年的第28位。
拥堵的缓解与异常拥堵的及时处理密切相关。
事故信息的及时发布,帮助45%的用户少走弯路,节省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在北京,高德地图及时有效地发布事故信息,让用户能够快速了解??前方道路状况,并为用户提供智能分流路线,减少拥堵蔓延的同时为用户节省出行时间。
以京承高速进京时发生的事故为例。
事故发生后,后方路段车流量明显下降。
北京交警在高德地图上披露事故后,高德地图在后1号出口分流了10%的用户,在2号出口分流了45%的用户,帮助用户有效减少拥堵蔓延。
同时,事故曝光后,高德出行大数据还将1号出口和2号出口分流的两名用户的出行时间与事故路线的出行时间进行了对比。
用户被引导至1号出口绕行的平均时间为32分钟。
未避开拥堵的用户出行时间为68分钟,高德地图为分流用户节省了68%的出行时间。
在2号出口分流的用户平均出行时间为30分钟,未避开拥堵的用户出行时间为84分钟。
高德地图还帮助分流用户节省了54%的出行时间。
男性使用共享单车的比例较高,骑行速度稍快。
此次,高德地图还联合摩拜单车,对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及其对交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显示,共享单车使用人群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其中男性使用共享单车的比例更高。
双方监测数据显示,女生平均骑共享单车的时间较长,达到10.9分钟,男性为10.7分钟。
男性平均骑行速度略快,为9.3公里/小时。
此外,共享单车数量增加的路段拥堵也得到缓解。
北京上地、上海莘庄、广州西村、深圳南山、天津中山南路、宁波鼓楼、南昌卫东、石家庄体育馆等8个监控地铁站周边,通勤出行需求较大,骑行速度集中在8-11公里/小时。
同时,根据高德大数据监测,第三季度北京拥堵缓解最大的10条道路大部分位于居民区周边。
根据摩拜的数据,这些地区也是共享单车使用量大幅增加的地区。
可见,社区周边道路拥堵的减轻与共享单车的积极使用密切相关。
从摩拜7月份的数据来看,10分钟骑行距离约为3公里,而步行距离仅为0.8公里左右。
10分钟骑行圈比步行圈高约4倍。
效果明显比步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