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正乘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强劲东风打造世界级创新核心腹地。
7月8日下午,中以(上海)创新园项目签约仪式暨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龙揭牌仪式在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举行。
8家国内外科研企业入驻创新园。
作为其中唯一一家互联网安全企业,将与中以(上海)创新园合作打造国际化数字安全创新生态运营中心,为冉冉升起的“上海品牌”创新“航母”注入安全基因,推动这一国际创新合作项目早日开花结果。
在中以(上海)创新园签约仪式上,上海市外办副主任弗拉基米尔·贝兆健、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国庆、上海市普陀区委副主任书记·顾军、副主任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魏伟敬、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葛丽茉、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顾问约西以及各项目公司代表应邀出席仪式。
创新园已成为中以科技合作典范,构筑数字安全基石。
自去年12月正式开业以来,中以(上海)创新园持续孵化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项目,涵盖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信息技术与安全等前沿领域,已成为中以两国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的典范。
截至今年6月底,这个“创新热土”已吸引31家企业、机构、项目入驻,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增至40-50个,这意味着现有空间已进入“满载”状态。
然而,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活跃期,数字化浪潮迎来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进程。
在加速重塑全球创新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同时,也给网络安全带来新挑战和重大威胁。
所有的数字化转型都必须以安全为基础。
作为网络安全行业的领军企业,它已提前登上“船”,落户中以(上海)创新园。
将与园区开展三类合作项目,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多维度发展高地:1、共建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与以色列合作开展网络安全人才培训等项目。
借助模式创新,不仅集聚高层次人才资源,还培育产业后备力量,加强开放合作、体系建设和实践培训,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人才专业实力,加快人才输出,推动核心技术研发,普及网络安全教育。
。
二、双方合作打造国际互联网安全创新峰会(以下简称“峰会”),邀请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知名专家、知名企业代表、相关领导出席。
峰会将充分发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和国际经济中心的优势,聚集全球科技资源,打造前沿技术发布平台、产业聚集合作平台、投资与交流平台。
融资对接路演平台和人才培养改革试验平台,以科技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感知未来美好生活。
3.设立网络安全生态基金,投资孵化国际网络安全企业。
围绕网络安全产业,我们正在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核心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希望在上海形成创新浪潮不断涌现的网络安全产业集群。
对此,集团工业营销事业群副总经理梁波透露,该中心将聚集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网络安全企业、行业和人才,从人才培养上推动形成良好的生态圈。
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环境。
重庆、天津、青岛、上海等地,产业基地运营遍地开花。
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进步的有力引领。
谁抓住了技术创新的“鼻子”,谁就抢占了技术创新的“先机”,谁就能占得先机、取得优势。
自2018年9月政企战略升级以来,我们一直是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积累自身创新能力,打造安全大脑,维护网络空间国土安全;另一方面,持续在各大城市建立大型安全基地和分布式安全大脑节点,借助当地产业基地运营能力,提升本地网络安全水平。
行业整体水平成为地方和国家网络安全城市建设新标杆,进一步助力地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2017年9月17日,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与天津高新区政府签署网络信息产业项目协议。
10月,中标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信息化项目; 2018年11月7日,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基地在重庆市合川区正式揭牌; 2017年12月25日,宣布中标天津高新区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基地项目; 2017年4月,中标2亿元的青岛网络安全产业基地相关项目,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网络安全产业基地。
建设内容主要涵盖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教育培训、产业生态集群引进等。
此次入驻中以(上海)创新园,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科技创新,以安全大脑能力服务上海,深度参与上海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实现实施网络安全产业技术升级和人才引进。
创新方式。
并通过引进以色列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借外力,练内功”,提升上海网络安全防护和应对能力。
同时,也将带动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和储备大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提升上海网络安全防护和对抗能力。
在网络安全和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未来,我们将持续提升安全大脑本地赋能能力,加快落地本地产业基地运营,进一步提升本地网络安全产业整体水平,助力网络安全产业和人才创新发展培训,真正实现安防与行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