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荔枝推出有声版《家书》,主播用声音传递家国情怀

时间:2024-05-20 00:36:02 科技赋能

“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虽然身在海外,但我们依然心系祖国。

我们继续柬埔寨志愿者华东交大研究生·郭紫薇在回家信中写道:给他的父母。

年初,COVID-19疫情的阴影笼罩大地。

亿万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万众一心。

他们或离家逆流,或坚守岗位,或海外援助,以不同的方式抗击疫情……在这个特殊时期,家书作为和平与真诚的载体,再次出现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

这一次,传统家书的情感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

近日,《疫情期间的家书》网络音频节目在荔枝APP正式上线,每周更新一集,共42集。

其中,《我们在一起》系列包含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关怀和问候,以及抗击疫情前线的亲人的牵挂; 《家国同心》系列讲述了医疗、警察、交通、运输、消防等各个行业的故事。

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建设者参与武汉医院、因疫情被隔离的人员、高考生的特殊经历; 《医者仁心》系列则收录了逆行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面临生死考验的故事。

湖北市民对白衣天使的真实感情; 《守望相助》系列展现了灾难面前人们之间的相互鼓励、勇敢坚守和胜利信念。

身在海外的郭同学提到,一方面,国内疫情趋缓,生活逐渐回归正轨;另一方面,海外同胞也面临着严峻的防疫形势,“我会通过我的声音,向父母传达我的真实想法和想法,请他们不要太担心。

”作为一个UGC音频社区,荔枝用声音记录生活。

《疫情期间的家书》讲述了这些故事。

1、首批“一个世界,一个家”音频节目来自海外——日本、英国、美国、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外以及香港、澳门同胞之间的书信往来和台湾,在疫情期间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

“隔壁张叔叔的女儿跟你一样,去年光荣成为白衣天使,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她毅然选择留在一线。

”大年初一,来自浙江杭州、嫁给台北的大表弟陈瑶写了一封信。

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子玉写信给正在国外留学的表弟,告诉他:“表弟行医已经五年了,疫情期间,她整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白皙的脸上已经有了污渍。

”由于长期戴口罩造成的红痕,脸颊上出现了红疹,而她只有二十七岁。

2、《家国同心》系列讲述了社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故事,包括医疗、警察、交通、交通、消防等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其中还包括建设者在武汉医院的故事、因疫情被隔离的人们、高考生的特殊经历。

大年初三,医院正在招募一线人员,你毫不犹豫地背着父母偷偷报名了。

你妈妈知道你的决定后,担心得彻夜难眠,背着你偷偷流泪,但最终还是支持你的选择。

他们知道你已经拥有了坚强的翅膀,可以独自面对风雨,不再是一个需要他们保护的小女孩,所以他们放手支持你探索更广阔的天空,守护你心中的信仰。

这是中山大学学生陈泽满写给驰援湖北抗疫的妹妹的家书。

广东佛山科技大学的帅旭杰给连续七晚在高速公路执勤的叔叔写信:“坚持下来、战斗起来,很了不起。

”叔叔给侄子的回复是:“我要对得起这身警服,有兄弟赶赴湖北运送医疗物资,我必须坚守后方!”张晨旭的父亲在山东泰安支援武汉建设者医院。

大年初二晚上,张父亲接到工厂电话,要求他复工。

因为需要支援武汉医院建设,工厂需要人力加快合金钢板材的生产。

当晚张爸爸就出发去工厂了。

张晨旭在给父亲的信中说:“你上班后,我在垃圾桶里看到了你戴的旧口罩,边缘被灰尘熏黑了,可能两边的带子没有合二为一。

” “耳朵,你还不忍心换啊!” 3、《医者仁心》系列中,既有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面临生死考验时的真情,也有湖北市民对天使的感激之情白色。

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中国人。

爸爸需要到第一线救治病人,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你现在还太小,可能无法理解你的父亲。

你不明白,你父亲离家去武汉,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

但爸爸想告诉你,男人要有责任感。

——内蒙古援鄂医生马文浩写给儿子的家书。

江苏人谷文红给侄女春云写了一封信。

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春云已奋战在疫情一线40多天。

在此期间,她最敬爱的祖母去世了。

信中写道:“老人去世时,她心爱的孙女正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希望你们能把失去奶奶、想念奶奶的痛苦化为力量,拯救更多的人,从而安慰奶奶。

”精神在天堂。

”湖北宜昌市民蒋荣田、苏胜在《写给广东亲人的一封家书》深情地写道:“当最后一个出院的确诊病例与你们握手、含泪告别时,当荆州医院终于痊愈时,我们感叹不已。

深深:我们终于活下来了!一想起你们,我就泪流满面:我在广东的亲人,我们该如何感谢你们呢?”4、“守望相助”系列更多展现了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鼓励。

我和姐姐、她的两个同学各自凑了很多压岁钱,在网上购买了汉口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急需的医疗物资。

到了前线,我们就留在后方,为前线的战士们尽一份力——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学生薇薇写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来自新疆的大学生王宇(化名)在酒店隔离的第10天给母亲写信,讲述了自己看到天上星星的点点滴滴。

家里的花开了吗?”以及他最希望的“妈妈,你想想你女儿的优点,等我隔离回家的时候表扬一下我,抱抱你。

”四川外国语大学学生万春阳向留日好友一鹏讲述了疫情给他带来的人生感悟——“生命有脆弱,但能量无限。

”据悉,“疫情期间家书”传播活动由广州市社会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委网信办联合主办,广州市孝亲会承办。

虔诚文化研究会。

截至目前,本次活动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人士的踊跃投稿。

此外,“疫情期间给家人的一封信”系列出版传播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其中,优秀来稿集《疫情下的家书》(第一卷、第二卷)即将由广州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