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纳兰明珠、王羲之、鲁迅、忽必烈等,1.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文,青田人,滁州人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名刘擎天。
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成一伯,故又名刘擎天。
正德九年,武宗追赠刘承义为太师。
谥号文成。
后人称他为刘文成、文成公。
郑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听说刘基、宋濂的名字,就来拜见他。
他写信阐述了十八条时政方针。
他深受宠幸,参与策划了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中原等军事计划。
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刘基、纳兰明珠、王羲之、鲁迅、忽必烈等。
1.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 1375年5月16日),字伯文,滁州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号刘青田,元末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
明初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承义叔,故又称刘承义。
武宗正德九年,追谥文成太师。
后人称他为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舜,晋升进士。
通晓经史,尤精于研究象尾。
他的同时代人把他比作诸葛亮。
正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听说了刘基、宋濂的名字,就以礼相迎。
他上书阐述十八条时政方针,深受宠幸。
参与策划了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中原等军事计划。
武元年(1367年),被任命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
请立法制止滥杀滥伤。
朱元璋即位皇帝后,上奏制定军事防御法,纠正军纪纪律。
谏后,定都凤阳。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受封承义叔,年俸240石。
四年后,他得到了回报的礼物。
刘基流落故乡,无道踪迹。
他只喝酒下棋,不谈功绩。
寻旧悔,被左丞相胡惟庸批评,并剥夺了俸禄。
他去北京道歉,却留在北京不敢回来。
他很担心,也很愤怒。
胡惟庸曾派医生去看望他。
八年,遣使护之,一月而死。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学等,尤擅诗词。
诗词质朴雄伟,不乏批判腐败统治者、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
所有作品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2、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1635年11月19日—1708年6月3日),叶赫那拉氏,字端凡,满洲正黄旗人。
清代康熙朝重臣,诗人纳兰性德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