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分为输入单元、CPU、内存、输出单元、外部存储设备五大单元。软件运行时,输入单元输入内容,进入内存。CPU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控制算术逻辑单元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内存与外部存储设备进行交互。运算完成后输出到输出单元。完成软件的运行。CPU的种类CPU内部包含一些小的指令集,所有使用的软件都需要通过CPU内部的微指令集来运行。简单的指令集比较熟悉的是ARMCPU,用在手机、导航等微型设备,或者一些工作站,或者一些较小的服务器上。特点,指令执行时间很短,指令集简化,操作简单完成。嵌入式就是利用这些复杂指令集的特点,进行相对低级的硬件操作,指令数量多、复杂。有X86Inter,包括AMD和其他不同X86架构的CPU差异,微指令,二级缓存,可操作指令数不同。PC体系结构和接口设备主板有一个芯片组,带有两个控制组件通信的桥接器。北桥北桥负责将速度较快的CPU、内存、显卡和速度较慢的USB和硬盘连接到南桥。AMD和Inter不同的内存和CPU通讯不通过北桥。由于CPU的数据来源于内存,所以AMD将APR控制集成到CPU中。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内核操作系统也是一组管理计算机所有活动并驱动系统的程序。驱动系统判断逻辑,计算数值,让内存加载读取数据和程序代码。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硬盘驱动器和传输数据。内核程序放置的内存块是受保护的。上电后永久保存在内存中。系统调用层次为硬件->内核->系统调用->应用操作系统分为系统调用和内核两部分。操作系统的内核层是直接参照硬件规则编写的。操作系统管理硬件资源,应用程序开发是指操作系统提供的开发接口。内核函数系统调用接口与内核通信,内核通过硬件管理程序管理多任务环境,即CPU调度机制内存管理控制整个系统的内存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管理数据的I/O识别文件系统设备驱动到设备linux的管理是什么?Linux是一套操作系统,分为系统调用和内核两层。linux内核最早的作者LinusTorvalds在github上有一个开源的linux内核项目https://github.com/torvalds/l...Twitterhttps://twitter.com/linus__to...历史开始了作为一个多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后来变成了分时操作系统。1969年,Multics系统出现,1969年出现FileServerSystem。1973年,UNIX诞生,第一个正式的UNIX内核是用C语言编写的。1984年,x86架构的Minix操作系统诞生。这时,GNU和FSF基金会成立了。并编写编译器Emacs,并将FSFGNU项目的版权写为GPL版权,用户可以自由执行、复制、再分发、学习、修改、强化自由软件。使用GPL版权具有以下特点获取软件和源代码复制、修改和重新分发Linux内核版本2.6.18-92.e15主要版本。小版本。Releaseversion-Modifiedversion主要版本和次要版本是七书和开发中的版本。偶数编号的主要和次要版本是稳定版本。类Linux操作系统Linux+各种软件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内核存档https://www.kernel.org/需要使用LSB规则来规范开发者。并使用FHS规范进行规范。RPM使用此方式安装centosdpkg等软件系统使用dpkg安装ubuntlinux等软件系统特点及设备要求低成本内核功能强大稳定独立运行系统稳定免费小成本安全和bug修复快速多任务和多用户users和usersGroupmanagement是一个比较耗资源的系统,适用于内核较小的嵌入式系统。GUIlinux磁盘分区有很多,磁盘连接方式与设备文件名的关系。磁盘接口有两种:IDE和SATA接口。此时设备的文件名为主机上有一个IDE接口的磁盘,这个磁盘连接到IDE2的主界面(一个IDE有3个接口)。从表中可以看出文件名为/dev/hdcSATA/USB/SCSI。接口采用SCSI(小型机)如果机器上有2个SATA盘和1个U盘,主板上有6个SATA插槽,分别安装在1和5上。设备文件名由检测顺序决定,与实际槽位码无关。SATA1槽上的文件名/dev/sdaSATA5槽上的文件名/dev/sdbUSB盘(开机才能识别)/dev/sdc盘盘由盘片、机械臂、磁头、主轴组成电机。数据在磁盘上。磁盘可以分为扇区和柱面。整个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很重要,因为它记录了整个磁盘的主要信息。.磁盘第一个扇区记录的信息就是主引导分区。可以安装bootloader的分区表,记录了整个硬盘分区的状态。主引导分区会在系统开机时主动读取这个块的内容。这样,系统就会知道你的程序放在哪里,如何启动它。磁盘分区表按柱面号进行分区,共有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起止柱面号。假设硬盘设备文件名为/dev/hda,有四个分区,柱面为1~100101~~200201~300301~400,那么会对应以下分区/dev/hda1/dev/hda2/dev/hda3/dev/hda4磁盘的默认分区表可以写入四组分区信息。这四组分区称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分区的最小单位是柱面。系统在写入磁盘时,会参考分区表,对某个分区的数据进行处理。由于扩展分区只能有四个分区,所以需要有一个扩展分区才能有更多的分区。扩展分区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区本身不能用于格式化从扩展分区切出的分区,称为逻辑分区。逻辑分区是从扩展分区中切出的。从3和4的扩展分区切出逻辑分区,/dev/hda1/dev/hda2/dev/hda5/dev/hda6/dev/hda7/dev/hda8/dev/hda9主分区和逻辑分区都起来了到四,最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是从扩展分区中连续切出的分区。它可以被格式化并用作数据访问的主分区。扩展分区无法格式化。逻辑分区的数量与操作系统不同。在Linux中,IDE硬盘最多有59个逻辑分区,sata硬盘有11个逻辑分区。boot引导和主引导分区(MBR)有两个内容,BIOS和CMOS。CMOS是一种记录各种硬件参数的存储器,嵌入在主板上。BIOS是写在主板上的软件程序。BIOS是计算机主动执行的第一个程序。BIOS会根据用户的设置获取一块可引导的硬盘,并将该硬盘放入第一个读取扇区的MBR(即该扇区的主引导程序)。至此,BIOS就完成了。接下来,执行MBR中的bootloader即可工作。bootloader的作用是加载内核文件,即识别系统中的内核文件,加载bootloader,启动操作系统。1.BIOS识别第一个可引导设备2.MBR第一个可引导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中的主引导分区将加载引导加载程序。3.bootloader读取内核文件执行。4、内核文件上面有四步,即加载的4步Bootloader。当有两个操作系统,即windows和linux时)此时一个硬盘的所有柱面区域都安装了多个系统。对于linux和windows,windows有加载程序,可以转移到其他引导分区。总结每个扇区都有自己的引导扇区实际的引导文件放在各自的分区中。如果多个系统中有两个分区,分区1和分区2,加载程序只能识别自己的内核文件,只能将它们转移到Linux安装目录树结构中。Linux就是一切。文档。Linux目录以/为基础,所有文件都从/目录挂载,导出文件系统和目录树的关系。用于挂载,以目录为入口,将硬盘分区数据放置在该目录下。即进入目录即可读取分区。进入目录读取分区的操作就是挂载,进入的目录称为挂载点。比如硬盘分为两个区域,其中挂载分区1,分区2挂载home,然后入口分区会存放在home树下2,根目录会存放在分区1.外部硬件一般都会挂载到mnt。这时如果挂载成功,就会变成/mnt/myfiles。在安装Linux之前,选择centos。个人喜好~还是比较熟悉的。最常用的网络使用NAT也比较熟悉。使用Windows和Linux下的共存环境。交换分区当内存不够时,交换分区将被启用。其实也不一定。有一套算法。用来弥补分区的不足。下面安装centos7,用的是VirtualBox虚拟机,vm要钱。.不能负担。.╮(╯▽╰)╭,安装centos还不行,找到秘钥,用VMwareWorkstationPro,因为有很多地方可以用centosclassic6.7版,但是我用的是最新版centos7,选择新建一个虚拟机设置镜像FileSettingsProcessorSettingsMemoryNetworkTypeSetNAT选择SCSIController,选择I/OInterface选择DiskType选择DiskTypeasSCSI折腾了一会,选择SATAHardwareConfiguration如下选择InstallOptionsInstallOptions暂时选择AllInstallPartitionConfigurationCurrentlyThereonlyoneharddisk设置boot,启动linux的core文件,使用该文件进行内核引导启动。挂载点为/boot,设置根目录和swap分区,设置root用户,创建密码等待安装登录,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