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3.15成立第一个安全实验室,应对信息安全:互联网安全成为“社会话题”

时间:2023-03-12 02:44:06 科技观察

是一年一度的3.15晚会。本届3.15联欢晚会的主题是“公道正气,安全消费”。且看央视今年是如何真正打败不安全感的。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3.15晚会的常客。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安全的比重越来越大。那些隐藏在网络伪装下的违法违规行为,赤裸裸地出现在观众面前。2022年3月15日晚会,网络安全问题仍将是焦点,涉及“直播诱导刷礼物”、“人为操纵评论口碑”、“浏览网页可泄露手机号”、“电脑APP乱安装”等多起网络安全案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3.15晚会首次设立信息安全实验室,测试了“免费WiFi”和“儿童智能手表”两款产品,揭露以免费为名诱导下载的各种“免费WiFi”APP也公开了链家“儿童手表”不安全的地方和原因,希望引起家长和厂家的关注。正如3.15晚会总导演所言,“3.15晚会不是为了打击谁,而是给一些厂商一个善意的提醒。你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别忘了你的软件背后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的是,万物互联时代,信息安全比产品本身更重要,这是给我们的提醒。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如此之多,尤其是各种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加持,让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更加隐蔽、危害更大。1、人为操纵口碑。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网络喷子刷评论问题:依靠口碑机构伪造、篡改头条评论、操纵搜索结果等,并点名牛推等公司,所谓口碑只是一个人-madeshow,也正应了那句老话:我们看到的答案,就是那些无良公司想让你看到的,这些公司手里握着一大批素人账号,所有的问题都是事先策划好的,然后利用这些账号自己问答,假装是用户的真实反馈,从而提高公司的美誉度和评价,诱导用户选择,更可以实现传说中的“玩词吧”screen”,企业关键词多达几十万个,无论用户搜索什么,都会显示某个企业或某个产品,这是无法避免的。针对一些负面评论,一些企业使用所谓的技术手段直接删帖。用户点击进入后,出现“404”页面,或者原标题被篡改,千方百计掩盖自己的负面消息。2.浏览网页会泄露您的手机号码。只要您浏览该网页,您的手机号码就会被公司泄露并打包出售给其他公司进行电话营销。这种经历让人不寒而栗。销售电话、骚扰电话、大数据精准推送等现象频发。网络营销的准确性不能建立在非法获取、加工、买卖个人信息的基础上。今年的3.15晚会曝光了多家企业抢线上数据。据杭州易鱼公司总经理介绍,用户只要浏览网站就可以给用户打电话,即使不留电话号码。通过采集手机上的MAC码,即识别码,可以准确匹配对应的手机。也有专门从事变相销售电话的公司。比如被曝光的融盈通信公司,搭建外呼系统,为部分电话营销公司提供外呼专线。通过融盈通讯外呼系统拨打骚扰电话,可以隐藏真实来电号码,防止投诉。上市公司容联云通信旗下容联奇摩又推出了骚扰电话技术,应对用户投诉和监管。3、电脑APP“高速下载”一拖六。用户在下载安装软件时,可能会去一些专门的软件网站下载。有点卡了这些软件和弹窗广告的出现,是电脑APP“高速下载”的结果。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PC6下载站、风铃花下载站、腾牛网、中零软件下载等平台均涉嫌以“高速下载”为噱头进行捆绑下载,“他们使用的“高速下载”都是由百竹提供的。公司提供。它们都有一个绿色显眼的高速下载选项,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快50%,需要下载高速下载器。百竹公司销售部业务经理告诉记者,这种所谓的高速下载只是一个噱头,与普通软件下载没有区别,目的是诱导用户通过百竹下载器下载软件。Therefore,when"high-speeddownload"isselected,theuserchoosestoinstallmorebundledsoftware.有时即使用户取消所有默认检查并关闭下载器,有时也会像牛皮癣一样时不时出现弹窗广告在电脑的右下角,如果用户习惯性地点击右上角来尝试关闭广告,很可能会静默安装其他软件。3.15晚会上曝光的白猪公司只是一个案例。事实上,很多下载网站都在利用这种方式,明目张胆地在用户电脑上塞满垃圾软件和广告。首届信息安全实验室与往年不同的是,2022年3月15日晚会首次设立信息安全实验室,针对企业易被忽视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专业检测,及时发布风险提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首批测试的两款产品是“免费WiFi”和“儿童智能手表”。测试的形式也直观地展示了“免费WiFi”的大陷阱和“儿童智能手表”的巨大安全隐患。1、免费WiFi并不免费在应用市场上,号称提供“免费WiFi连接”服务的应用很多,但真正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并不多。于是,“免费wifi”成为了信息安全实验室的第一个测试产品。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尝试了所有所谓的免费WiFi资源,均无法连接。但是连接测试结束后,手机上自动下载了两个陌生的应用。测试人员发现,连接过程中点击“确认”、“打开”等字样的弹窗均为变相广告链接。一旦诱导用户点击,广告链接中的应用程序将自动安装到手机上,无需任何提示。到头来,用户想要的免费WiFi没有用,手机里却出现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应用。工程师进一步测试发现,这类免费WiFi应用还在后台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例如,一款名为“雷达WiFi”的APP,一天内采集和检测手机位置信息的次数高达67899次。这意味着这些应用从早到晚都在不断地定位用户,包括睡觉,用户的生活轨迹、行踪,甚至职业和喜好都会暴露。更可怕的是,添加了这些应用后,手机会间歇性地发疯,自动弹出各种广告。一些不法分子也在不断革新网络诈骗的手段和套路,甚至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应用于违法行为,使其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隐蔽化。2、儿童手表安全隐患很多儿童智能手表是信息安全实验室检测的第二个产品。目前,为儿童购买儿童智能手表越来越普遍。可以随时联系到孩子,知道孩子的行踪也让很多家长放心。然而,市面上很多儿童手表都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测试人员选取了一款在电商平台上销售非常火爆的儿童智能手表进行测试。当孩子扫描伪装成抽奖游戏的恶意软件二维码时,儿童智能手表很容易受到攻击,从而允许测试人员远程控制手表。例如窃取手表中的通讯录、通话记录等重要信息;实时定位手表位置,通过多次采集的位置信息推断出孩子家和学校的位置,获取活动范围;还可以调用手表的摄像头、麦克风等多种权限,时刻窥视孩子和家人的一举一动。测试人员发现,根本原因在于这款智能手表的操作系统太旧,使用的是10年前的Android4.4操作系统。隐私信息。此外,测试人员还测试了其他儿童智能手表,发现在安装APP时,会弹窗提示要求各种权限。一旦用户拒绝,APP将闪退,不再提供任务服务。在测试过程中,一款天气APP居然需要读取照片、拨打电话、查看通讯录等各种权限,完全超出了APP的必要权限。当测试工程师点击拒绝时,应用程序立即崩溃。此时,消费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提供许可,要么不再使用。用户一旦交出权限,手表内的信息也随之交出,孩子的地理位置、图片、视频、通话录音等隐私都会被收集,孩子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国家继续治理信息安全乱象。针对网络领域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型侵权行为,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进监管技术和手段,将监管与治理贯穿于全过程。中央网信办启动2021年“清浪”专项行动,引导各大网站平台取消各类明星榜单及相关超话社区榜单,有效遏制榜单排名、刷票、数据造假等乱象。重点整治饭圈乱象,取消各大网站平台多个网红账号和虚假粉丝关系,严厉打击各类恶意营销账号,有效打击违法违规网络用户账号。2021年工信部将重点整治手机APP非法调用手机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整治手机APP开屏弹窗无法关闭、随意跳转现象.开展12批次APP技术抽查,通报违规APP1549个,下架拒不整改APP514个,大力推进APP专项整治。市场监管总局部署2021年“网剑行动”。各地督促平台删除违规商品信息113.4万条,责令2.5万家网店停止平台服务,查处网络案件2.2万件,着力解决网络消费问题。痛点难点问题,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督促平台删除违规商品信息113万余条,责令2.5万家网店停止平台服务,查处涉网案件2.2万件,着力解决网上交易痛点难点问题.目前,用户的隐私被各种技术手段肆无忌惮地攫取,并在电话营销中被滥用,给用户带来无穷无尽的电话骚扰。在黑科技的加持下,我们看到骚扰电话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让你我成为没有隐私的透明人。网络营销更准确、更高效,但这不能建立在随意收集、非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侵犯个人信息权利的基础上。在万物互联的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收集和记录非常普遍。它为扩展网络应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泄露他人个人信息。人们的个人信息。唯有收紧法律围栏,坚定不移,才能彻底切断骚扰电话的盈利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