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防沉迷系统被“攻破”?记者调查:网上有人提供“人脸识别代办”服务,声称可以不用实名登录游戏。玩游戏,防沉迷系统应运而生,并写入了6月1日实施的新改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有些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可能只是“防止孤独”。6月4日,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卖家在网上销售防沉迷系统破解服务,号称最高268元即可完全破解系统。△李荣荣制图师调查有人声称100多块钱可以“代替人脸识别”。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应国家有关部门要求,由各大游戏、视频、直播等网络平台联合实施的软件系统。、人脸认证??等方式来控制青少年的娱乐和游戏时间。进入该模式后,用户使用时间段受限,服务功能受限,上网时间受限,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时间一到就得下线,这让很多未成年人心有不甘,想要绕过这个防沉迷系统。一些人嗅到“商机”,以不正当手段帮助未成年人破解防沉迷认证机制牟利。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游戏人脸识别”,就会跳出很多提供“换人脸识别”的相关服务。现代快报记者随机联系了一位自称“客服3”的服务商。对方声称自己可以代替未成年人通过人脸识别流程,无需实名即可登录游戏。但是,这些服务需要付费。“客服3”称,换脸服务第一次需要138元,之后每次换脸15元。以市面上某款游戏为例,刷脸认证周期约为一周,这意味着未成年人每周需要花费15元购买换脸服务。如果你想“一劳永逸”,使用成人信息进行实名游戏,永久避免人脸识别,他们也可以实现,而且成本只要268元。但记者了解到,如果选择第二种方式,玩家若想在游戏中进行充值等操作,必须先联系客服,通过扫描对方二维码进行转账,然后让对方进行操作。全国首例刷脸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打破一对一服务,专业破解防沉迷服务平台也面市。现代快报记者找到了一个名为“专业防沉迷救助网”的网站。该网站称,购买该服务后,无需刷脸两次,防沉迷系统将被强制解除。一般下单后,客服会在1-30分钟内提交至服务器,12小时内平台取消,并承诺“不成功秒退款”。记者了解到,这种“换脸服务”并不是最近流行起来的,而是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积累了很多小用户。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尺。网警也对这种新型网络犯罪进行了重击。6月3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破获全国首例“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新型网络犯罪案件。警方介绍了破解防沉迷系统的作案模式。犯罪嫌疑人非法出售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证件照片),然后利用视频制作软件将购买的个人信息和证件照片制作成成年人。人脸动态视频,绕过网络游戏公司的人脸识别认证。最后,在网络上对未成年游戏玩家进行推销,吸引他们购买“刷脸”服务,打破游戏防沉迷机制的限制。2021年2月5日,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调集力量,在广东、辽宁、江西、山东等11个省份开展网络统一搜集,破获全国首例网络犯罪新案。一举破解了“青春防沉迷系统”。全链条打击贩卖公民个人信息、人脸识别技术服务支持、技术推广等违法犯罪环节。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处违法网站500余家、工作室6家。防沉迷系统的推出,是为了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将面临怎样的处罚?江苏中山明景律师事务所徐辉律师分析,根据《刑法》第253条规定,出售或者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以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者拘役,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次,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适龄提示,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不当游戏或者游戏功能。“简而言之,网络游戏服务提供商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访问不适当的游戏或游戏功能。如果不法分子明知有不法分子利用人脸识别破解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却置之不理,不采取有效措施填补漏洞,涉嫌违反新修订的《未保法》。”徐辉表示,违反本规定的,公安、网信、电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百万元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百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10万元以上;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业、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吊销相关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