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黄山一号正式宣布华米科技用人工智能驱动可穿戴行业发展

时间:2024-05-22 11:09:08 科技赋能

近年来,人工智能一直是科技圈的热门话题。

Siri、小爱同学等智能语音是很多人对AI的理解。

它是一个重要的认知,但事实上,它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缓慢而无声地传播。

昨天下午,国内知名可穿戴设备厂商华米科技在北京召开年度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可穿戴领域首款人工智能核心黄山一号。

未来,所有智能穿戴设备都将搭载AI核心。

作为全球首款采用RISC-V开源指令集成的可穿戴处理器,黄山一号集成了AI神经网络模块,可在本地直接快速处理AI任务,并采用AON技术、Heart ID、ECG、ECG Pro并在心律失常四大核心人工智能引擎的加持下,具备AI驱动、闪电性能、纤薄功耗三大特点。

RISC-V是业界知名的指令集。

它一直致力于为品牌提供架构简单的开源指令集。

丰富的指令集架构使其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标准进行扩展。

更简单的架构意味着在实现相同性能的情况下,整体机身比传统指令集和传统架构更轻、消耗更少的能量,从而带来更长的电池寿命。

高效率、低功耗是可穿戴设备对硬件设备的重要要求之一。

因此,RISC-V很可能成为未来可穿戴领域的主流指令集。

正因为如此,黄山一号也是基于RISC-V指令集打造的。

仅仅看数据你可能无法理解它的改进。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我们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像电影里一样聪明。

你只需要说话,机器就会完成工作。

虽然人工智能还没有完全发展到这一步,但现在它已经可以让过去难以想象的专业技能逐渐普及到我们的生活中。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 24/7 工作。

例如,华米科技的AMAZFIT 1S健康手环可以利用AI+PPG传感器,对房颤、心律失常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和预警。

随着黄山一号的到来,我们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

更好、更精确。

目前,各种人工智能设备仍然面临功耗问题。

当用户发起请求时,芯片必须将处理内容上传到云端,同时通过云端服务器处理并返回数据。

这就需要基带芯片能够随时连接互联网。

黄山一号将AI计算向前推进,支持本地化处理,抛开网络条件的限制。

还可以离线处理语音和图像数据,更快更省电,毫瓦级功耗,让黄山一号成为智能穿戴设备续航方面的安心之选。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的用户对智能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

我们是世界上要求最高的消费者,这也需要各种科技公司想方设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华米科技推出的黄山一号,是品牌深入洞察国内消费者需求而打造的。

与很多国外品牌芯片相比,国产化优势更加明显。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有了自研核心,未来议价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受制于上游厂商。

由于处理器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最重要的部分,也很可能会导致产品单价的下降,最终让消费者受益。

华米科技推出黄山一号,是该品牌布局智能穿戴产品未来的重要举措。

从黄山一号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未来智能穿戴产品的一些鲜明特点,比如低功耗、健康数据处理、高速等。

本地化计算将显着提升他们的体验,不妨期待明年黄山一号正式商用后的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