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9日晚,Microvas在北京水立方举办“更安全|Microcom不燃电池技术”新闻发布会,发布其不可燃电池技术。
电池技术。
此次发布的不燃电池技术从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两个层面解决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困境。
至少从现场演示来看,微宏的不燃电池在整个电池行业也是颇具创新性的。
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维宏称“有望刷新全球锂电池安全技术标准”。
锂电池的安全性制约着电动汽车的发展。
发布会上,微宏CEO吴扬首先提到了“火”这个话题。
过去一年电动汽车市场异常火爆,但全球汽车制造商并未大规模销售电动汽车。
重要原因之一是锂离子电池的不可控燃烧。
锂离子电池作为能源载体,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可控的内部短路风险。
按业界最高标准0电池质控率2ppm计算,每售出10万辆汽车,1台自燃风险较高。
微宏于2017年开始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公司确立了“10分钟快充”、“长寿命”、“不燃烧”作为研发三大要素。
这些核心研发要素,也是微宏的核心要素。
它是城市交通电气化的清洁城市交通(CCT)战略的基础,而此次发布的则是微宏历时8年开发的不燃电池技术的成果。
“不易燃”电解液 不可燃研究表明,当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电解液释放的热量最多。
因此,不燃烧电解液是保证电池不燃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防止电解液燃烧在技术上已经很困难。
如何在保证电池快速充电和长寿命特性的同时,防止电解液燃烧,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不断研究。
在现场,我们看到不燃电解液确实不会着火,生产出来的电池还可以实现十分钟快充和一万次以上的超长循环寿命。
比普通隔膜具有更高的耐温性。
实现电解液不燃烧后,高性能隔膜也是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的重要保障。
普通锂离子电池隔膜通常熔点较低,在10摄氏度左右就会收缩,导致电池内部短路、热失控。
作为拥有30年实践经验的膜技术专家,微宏首席技术官李翔提出了耐高温隔膜的想法。
与普通PE隔膜相比,耐高温隔膜具有更高的熔点,可以保证电池即使在10摄氏度的高温下也不会收缩,防止电池内部短路,从而避免热失控。
系统级被动防御——STL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内部电解液和隔膜的问题,相当于主动为不燃电池设置防御措施。
在电池系统级安全方面,微宏还展示了基于浸没式的STL智能热控流体技术带来的安全优势。
STL作为一种具有优异绝缘、阻燃和导热性能的材料,当电池组内部发生轻微内部短路时,可以快速隔离热失控点。
同时,它利用液体降低热失控点的温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电池组的风险。
安全风险。
作为被动防御系统,除了安全之外,STL还可以均衡电池组内部的温差,并利用外循环来实现更好的温度控制。
同时,即使电池组发生泄漏,也可以通过液体检测及时发现,更安全、更放心。
不燃电解液和耐高温隔膜两种主动防御措施,结合STL智能热控液的被动防御措施,最终实现电池系统层面的不燃烧、高安全、高性能。
发布会最后展示的电芯点火也非常直观地体现了不燃电池技术相比普通锂离子电池的震撼效果。
近两届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工业领域“新经济”的标志性产业。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再次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当今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因素是电池和充电。
Microvas倡导的10分钟快充、长寿命、不燃烧的电池技术,结合清洁城市交通(CCT)战略,有望让新能源汽车真正驶入快车道。
头图来自Microvast美国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