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科幻电影中都出现过类似的场景。
一个极其小巧、便携的便携式终端,基本上只有一个显示屏,就可以实时处理海量信息,并随时与其他各种外围互联网设备无缝连接。
尽管当前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首先,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指令级架构是ARM,与传统个人电脑和服务器使用的x86不同。
虽然指令集架构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并不影响芯片本身的技术硬指标,但它确实带来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那些常用的生产力工具,比如Office全家桶、Adobe全家桶等,往往有几千万到上亿行的代码,还涉及到很多不同的依赖库。
不同指令集架构之间的迁移成本会很高。
它非常昂贵,因此多年来传统生产力工具的迁移一直受到阻碍。
其次,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也受到限制。
尽管移动设备中处理器芯片的峰值性能已逐渐接近台式机和服务器,但由于电池和机身散热条件的限制,长期持续性能仍然较低。
动画渲染、大型项目编译等传统生产力项目仍然无法在这款移动设备上完成。
市场上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推出“云电脑”产品,比如吉云普惠云、电信云网吧等,这些产品都是有物理服务器机房支撑的。
用户仅使用便携式设备或瘦客户端。
大部分计算能力都放在云端。
用户在移动终端或本地设备上进行操作,大多数重载计算任务实际上都是在云端完成,然后发送回本地。
用户只需要一个小型的联网终端设备,连接显示器和输入设备,即可访问专用桌面、个人数据和各种应用程序,并享受用户体验。
它与普通计算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得名“云计算机”。
这些产品都是“云计算机”概念的优秀先驱,至少或多或少解决或缓解了上述问题:由于云端的计算能力基于传统的x86指令集架构,避免了跨生态系统生产力工具的迁移。
而且由于算力放在云端,至少消除了高性能算力在电池寿命和散热方面的物理限制。
然而,这批试水产品却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目前推出“云电脑”产品的企业大多是运营实力不足的中小型企业,目前的“云电脑”产品普遍存在体验较差或低价。
它高(为了摊销服务器成本),要么硬件配置不足,要么经常出现操作错误(软件更新和机房维护导致服务中断),所以“云电脑”一直不温不火。
随着时间进入新年,这个行业迎来了可能的拐点。
由于近期疫情的影响,大量企事业单位转为线上远程办公,自然完成了一次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消费者教育。
大家已经习惯了以Zoom、钉钉等为代表的远程工作模式,办公协作、视频会议软件迎来了用户规模的集中爆发,这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需求。
有些企业保密性要求强,需要强大的集中管理能力,或者对算力要求较高。
这些场景对当前本地计算机+远程会议同步模式提出了挑战。
其次,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国内云计算厂商的技术能力在过去的六七年里已经逐渐赶上了世界一流的云计算厂商。
作为国内领先者,阿里云的安全防护和资源调度可圈可点。
目前,国内顶尖的云计算厂商完全有能力支撑“云电脑”新模式的运行。
终于,2020年成为了事实上意义上的5G元年。
大量通信基站已开始铺设。
国内三大运营商均推出5G套餐。
支持5G通信的终端也开始大量上市。
这使得“云计算机”所需的通信环境大大改善,将有机会支持更好的远程工作体验。
至此,“云电脑”领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主要玩家:阿里云发布的“无影”。
(gif图片) 无影是一款针对企业市场推出的专业云电脑。
该终端只有名片夹大小,重量仅为 58 克。
它的重量仅为当前智能手??机的1/3左右。
它内置12nm先进工艺芯片和2.4G/5GMIMO天线,还采用最通用的Type-C接口,一根线即可提供统一供电、音视频和高速数据传输。
同时,无影配备了自主研发的桌面系统,原生支持办公行业软件、云盘、OA等应用。
所以总体来说,云鹰面临的主要市场将是对远程办公、统一管理或高性能计算需求较高的行业。
例如,对于动画和电影渲染,传统的方法是建造或租用“渲染农场”。
这种渲染农场实际上是一个高配置的服务器集群。
维护这样的硬件设施对于制作公司来说其实是一个额外的负担。
而专业的云计算厂商只需用自己的硬件设施来替代渲染农场,利用像无影这样的产品,可以让特效行业的制作者随时随地提交和查看渲染任务,而无需携带那些繁琐的、续航时间和性能问题。
所有人都有有限的个人笔记本。
可以说,“无影”的推出,为早已存在但一直缺乏突破的“云电脑”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阿里云拥有全球顶尖的数据中心硬件条件,可以为每个无影终端提供最高核心、1.5T内存、高性能显卡算力,并可以利用阿里云引以为傲的弹性扩展和实时调度能力平衡性能要求和计算能力成本。
同时,阿里云的安全和运维体系也已经覆盖了整个算力范围,让用户无需担心黑客攻击和隐私泄露。
随着阿里巴巴等行业巨头大举进军这一市场,可以说,我们距离“人人都可以无缝连接云端个人超级计算机”的世界已经不远了。
但“云计算”毕竟是一个可能会动摇个人计算行业数十年游戏规则的新方向。
它的成功还取决于用户是否真正习惯将个人数据和文件同步到云端,而全部或绝对大部分计算都是在云端完成的,而一旦成功,也将给个人带来一场深远的洗牌。
计算行业。
一批曾经繁荣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可能会被迫收缩自己的地位,甚至被彻底淘汰。
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