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全大脑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疫情期间猎网平台收集到的有效报告进行了研究分析。
从疫情期间网络诈骗数据来看,网络诈骗受害人画像、疫情期间高发诈骗类型等维度揭示了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诈骗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网络诈骗举报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47%。
报告数量在2月底达到峰值,随后随着疫情缓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同比增长47%。
网络游戏行业变成了骗子。
疫情期间,骗子不断尾随新宠。
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猎王平台共收到用户有效举报。
报告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
同比增长47%,记者诈骗总金额达1万元,人均损失2元。
即使在疫情期间,骗子仍然利用疫情的外衣,趁势而为。
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重创,但网络游戏、医疗等行业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也让骗子发现了更多“商机”。
报告显示,游戏欺诈举报位居榜首,其次是金融欺诈和购物欺诈。
这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宅在家里,空闲时间较多,投资理财需求迫切,网上购买防疫物资的需求大幅增加,导致骗子上当受骗。
有利形势。
与此同时,闲暇时间的增加进一步导致在网上结识陌生人的机会增加。
越来越多的约会诈骗采取诱导受害者投资、赌博的形式,以骗取高额金钱。
这就是约会骗局的开始。
成为人均损失最高的类型。
“闲聊”在引发情绪的同时,也让各种网络诈骗问题浮出水面。
“细心”的护理方式正在逐渐冲破受害人的心理防线。
报告数量随着疫情影响不断增加,2月底达到峰值。
自1月24日疫情正式在中国敲响警钟以来,网络诈骗举报量每周均呈上升趋势,并于2月底达到峰值,随后随着疫情在国内的缓解和复工复产,网络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
工作和学校逐渐恢复,下行拐点首次临近。
疫情在冲击各行各业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顶峰。
间接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指南针”。
疫情之下的新风口也正在成为骗子追逐的新方向。
男人、女人、老少,都有自己的弱点。
“对症下药”是不败法宝。
在骗子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流行”骗人。
从网络诈骗受害人的地域特征来看,疫情期间,广东省依然依靠“数量”,山东省、云南省位列第二、第三,占比分别为7.7%、7.1%。
参考近年来的相关统计,云南省首次进入前五名。
男人陷入色情诈骗,女人陷入兼职诈骗。
有趣的是,从性别来看,男性是诈骗受害者的“主力”。
报告显示,在大多数类型的诈骗中,男性受骗比例高于女性。
其中,“男女比例”偏差最严重的是色情诈骗,其中男性占比高达95.6%;网络赌博、游戏诈骗中,男性受害人占95.6%。
这一比例也高达78.6%和78.0%。
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色情诈骗案件高发,男性屡屡遭到诈骗者以“裸聊”为诱饵,利用技术手段获取男性受害人的通讯录和裸聊视频进行勒索钱财。
对于无法抗拒诱惑的男人来说,即使屡屡陷入爱情的陷阱,大多也只能咬碎牙往肚子里吞,自讨苦吃。
对于女性来说,兼职诈骗和彩票中奖诈骗的比例高于男性。
兼职诈骗中,女性受害人占54.4%。
彩票诈骗中,女性受害人占比高达64%,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女性被网络上所谓的“红包返利”诈骗所欺骗。
与老年人容易受骗的常识相反,疫情期间,网络诈骗受害者逐渐年轻化,2000后、90后成为被骗的主要群体。
其中,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大部分还是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网络游戏、网购等。
因此,他们是遭遇游戏诈骗、购物诈骗、彩票诈骗的主要人群,而90后则属于后来者,因为他们已经进入职场,个人财产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更多的投资需求、结婚、交友等,他们是遭遇金融诈骗、色情诈骗、交友诈骗的主要人群。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90后遭遇财务诈骗最多,占比44.6%。
这是因为,疫情之下,停工的职场主要工人现金紧张,急需贷款补充收入。
社交平台已成为骗子实施网络诈骗的大舞台。
从受害者受骗来源数据来看,微信是疫情期间诈骗者最常使用的诈骗工具,占举报总数的21.6%,其次是QQ,排名第二,占21.1%。
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不少人在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购买口罩等防疫物资时被骗。
杀猪盘骗局屡见不鲜,疫情期间更是屡见不鲜。
从人均损失角度分析诈骗来源可以看出,疫情期间,通过“交友平台”曝光的诈骗行为造成人均损失最高,为4元。
比如婚恋网站、交友网站、一些社交应用等。
诈骗类型大部分都是交友诈骗。
骗子利用交友平台将自己包装成优质男性或女性追求者,获得青睐后吸引异性,然后推荐各种网站。
他们以通过彩票投注等方式可以赚大钱等为由实施诈骗,被骗资金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
聚焦热点,看情况,直击人性弱点。
骗子正在寻找行骗的人。
游戏、金融、交友诈骗成为疫情期间网络诈骗的三大类型。
00后成为受游戏欺诈影响最大的群体,几乎占据了半边天。
疫情期间,很多人都呆在家里自我隔离。
与游戏相关的欺诈发生率很高,是报告最多的欺诈类型。
主要集中在游戏币交易、游戏账号交易、游戏装备交易、游戏道具交易等,主要来自社交平台。
广告和游戏内的喊话。
从年龄分布来看,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占44.8%。
其次是90后,占36.8%。
受害者报告的数量与年龄呈负相关。
受害者年龄越大,举报数量越少。
从人均损失来看,31岁至40岁之间的“游戏党”有一定的积蓄,更愿意把钱投入游戏,因此人均损失最高,高达9元。
疫情之下,影响的不仅是数百万、数十亿的经济数字,更是每个人的现实生活。
从金融诈骗受害人年龄分布来看,90后是最大的受害群体,占44.6%,其次是80后,占28%。
这一时期的金融诈骗大多以“疫情”为标志,以网贷、投资理财、虚拟货币等名义欺骗受害人,毕竟90后才是金融诈骗的主力军。
工作场所。
由于疫情影响,工作停顿,收入受到影响,他们急需资金“续命”,因此经常挨饿。
从人均损失来看,60岁以上人群因金融诈骗而人均损失最高,为66元,位居第一。
从诈骗来源可以看出,微信已成为网购诈骗受害人联系骗子或诈骗信息的主要方式,占网购诈骗举报的37.4%,排名第一,其次是二手平台,占25.5%。
疫情期间,防疫物资供应紧张,采购需求较大。
很多人通过微信、二手交易平台、QQ等渠道了解到口罩的销售信息,从而从骗子手中购买口罩。
然而,他们经常遇到转运后未送达或货物有缺陷的情况。
从口罩到缴纳学费,骗子们都在利用“疫情”钻空子,不断演变。
疫情之下,爱情泛滥,骗子借疫情之名实施诈骗。
受疫情防控影响,口罩突然成为“硬通货”,口罩销售骗局也异军突起。
在所有利用疫情进行诈骗的举报数据中,口罩销售诈骗排名第一,占比88.3%,其次是额温枪销售诈骗,占比6.3%。
购买防疫物资时被骗的比例高达90%。
从人均损失来看,额温枪诈骗的销量较高,因为其单价较高,且部分单位有批量采购需求,因此整体诈骗金额较高。
口罩相对单价较低,位居第二。
其中有学费诈骗、慈善筹款诈骗、红包返利诈骗等诈骗分子在疫情期间借疫情之名出现的新伎俩。
数据显示,社交平台已成为口罩诈骗受害者联系骗子或诈骗信息的主要方式,占口罩诈骗举报的72%,购物平台占18.3%。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口罩诈骗新手法不断涌现。
骗子在正规购物平台发布销售信息,然后利用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使用红包交易或添加好友后私下转账,绕过正规平台。
以实施诈骗为目的。
随着社交电商大势及疫情影响,社交平台逐渐成为网络诈骗的主要来源。
疫情期间,骗子几乎无处不在。
各种诈骗手法早已充斥你的电脑、手机等,仔细识别这六种诈骗手法,远离犯罪分子。
六大网络诈骗手法直接攻击当下受害人心理,而且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
“先添加微信支付,立即安排优先发货。
”口罩作为疫情期间的主要防疫物品之一,需求量很大。
购买困难,所以很多人选择在购物平台购买。
购物平台上一些无良商家利用人们防疫急需口罩的契机,以各种理由让你先加微信好友,并以“先付款、先发货”为诱饵,诱骗你转账。
通过微信。
骗子收到货款后,利用各种手段以多种理由拖延时间、不发货,最后销声匿迹。
l “最后一支额温枪,我要先转钱。
”疫情防控期间,额温枪需求量增加。
骗子趁机通过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发布、销售“额温枪”,但在交易过程中,以“数量有限、数量有限”等理由要求受害人私下转账。
发货前需要转账”和“先付定金”。
骗子收到钱后就会拉黑你,然后就消失了。
l “诚信假单,在家也能赚钱”。
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无法按时返岗,只能宅在家里。
骗子趁机在各大平台发布兼职诈骗广告,称“每天足不出户就能赚钱”。
骗子会先让你尝试一个金额较小的任务,然后立即返还本金和佣金。
然后,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引诱您多次下单并支付大量现金,而不返还本金和佣金,从而骗取您的钱财。
。
l “衣服都脱了,你一个大男人还怕什么?”疫情期间,一些“孤独男”收到了“美女”的加好友请求。
然后对方提出“视频裸聊”,开始前用甜言蜜语引诱你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并要求你填写手机号码完成注册。
这时,你的手机就会被这个恶意软件窃取,并且手机的通讯录会被秘密记录。
他们会下载你的裸聊视频,并以“发一组裸聊视频不给你钱”的方式威胁你,从而向你勒索钱财。
l “尚未缴纳学费的家长,请尽快缴纳。
”受疫情影响,学校推迟开学,不少学校改变了教学方式。
在线教学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
骗子趁机潜入班级群、家长群,冒充老师。
以“响应国家号召”、“按照教育部门规定”为幌子,在群里??张贴缴费二维码,欺骗家长缴纳学费、培训费、教材费等费用。
l “疫情期间你缺钱吗?XX金融给你10万的授信额度。
”受疫情影响,部分群众收入减少,资金周转不佳。
骗子趁机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台,发送虚假贷款广告。
当你上钩后,骗子以你需要缴纳制作费、手续费、解冻费等为由骗取你的钱财,甚至专门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的从业者,比如餐饮工业和旅游业。
疫情之下,网络诈骗依然层出不穷,诈骗者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精准。
很可能你就是下一个被骗的人。
学习识别并远离网络欺诈。
安全大脑温馨提醒:前往weishi.cn下载安全卫士,可拦截各类钓鱼网站,保护个人财产和数据安全; l 遇到网络诈骗时,到猎网平台投诉举报,让骗子无处藏身; l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不随意点击未知短信和链接,远离网络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