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广汽埃安发布“杂志电池”,聚焦系统安全技术,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

时间:2024-05-20 00:51:28 科技赋能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

电池安全问题不仅是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石。

广汽埃安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怀着对安全的敬畏之心,致力于成为社会信赖的企业。

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了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杂志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简称“杂志电池”)。

行业内首次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不起火,克服了公认的行业难点,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标准。

(杂志电池系统安全技术)攻克三元锂电池安全难题,打造“防火”电池系统安全技术。

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两条主流电池技术路线。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寿命较长、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中低档汽车;而三元锂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整车功耗低,主要应用于中高端汽车。

从目前的实际市场使用情况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两种技术路线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并行发展。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大家的相对认可,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仍然是行业公认的痛点和难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也在进行电池安全技术的研究,而“防火”电池技术是电池安全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堡垒。

为了验证杂志电池的安全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电池安全标准起草人之一刘世强博士带领团队对配备的整个三元锂电池组进行了针刺。

杂志电池系统安全技术。

热扩散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广汽埃安的整包三元锂(弹匣电池)在测试过程中热事故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仅短暂冒烟,并未引起起火或爆炸。

静置48小时后,电压降至0V,温度恢复至室温。

针刺后,只有被刺穿的电池模块发生热失控,并没有扩散到其他电池。

打开电池组,观察内部结构完好。

这是行业内首次三元锂电池整包通过针刺不着火测试,标志着三元锂电池安全性实现历史性突破。

安全超越“电芯”,为电池系统安全树立新标杆。

如今,电动汽车行业对车辆安全的共识已从个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

提高整个电池组的安全性能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目前电池自燃多是由于电芯内部短路,导致温度升高,电芯内部反应发热,最终热失控,进而波及整个电池。

盒。

电芯安全解决的是电池的本质安全,整包安全则利用系统思维解决从电芯、模组到系统的全方位安全。

与电芯安全相比,它更重要,也更难实现。

广汽埃安的杂志电池是专门为提高动力电池安全性而设计的系统技术。

不是纯粹的结构优化,也不是简单的增加隔热。

它是提高电芯的本质安全性,强化被动安全性,进而包括软件主动预防和控制在内的一整套安全技术。

也是一种软硬件一体化、具有超高防御能力的智能安全技术。

基于“防止电芯内部短路、防止短路后热失控、防止热失控后热扩散”的设计思想,弹匣电池采用了类似安全舱的设计,可以有效阻隔热失控电池的蔓延。

当电芯电压或温度异常时,自动启动电池快速冷却系统,对电池进行冷却。

弹匣电池拥有四大核心技术: 1、超高耐热稳定电芯。

电芯通过正极材料纳米级包覆及掺杂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热稳定性,防止热失控;电解液中新型添加剂的应用实现了SEI膜的自我修复,从而提高了电芯的寿命,减少了电池的寿命。

铁芯短路的风险;高安全电解液通过特殊电解液添加剂,在加热到℃以上时,在活性物质表面自发聚合,形成高阻聚合物膜,大大降低了热失控反应产生的热量。

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使电芯耐热温度提高了30%。

2.超强绝缘电池安全舱。

通过网状纳米孔隔热材料和耐高温上壳,杂志电池构建了一个超隔热安全舱,最终阻止了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蔓延到相邻电池。

同时,电池组的上壳可以承受℃以上的温度,从而有效保护整个电池组。

3.快速冷却系统,冷却速度极快。

通过全集成液冷系统、高速散热通道、高精度导热路径的设计,弹匣电池实现散热面积增加40%,散热效率提升30%,有效防止热量传播。

4、第五代全时控制电池管理系统。

采用最新一代车规级电池管理系统芯片,可实现每秒10次全天候数据采集,比上一代系统提升3倍,并以全时巡检模式监控电池状态24小时全覆盖。

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启动电池快速冷却系统,对电池进行冷却。

全时巡检模式和异常自救的应用,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主动安全的标准。

弹匣电池虽然增加了很多安全设计,但在冷却系统、电芯设计、整体封装布局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优化。

与同类普通电池组相比,搭载杂志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电池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降低10%。

因此,弹匣电池在不牺牲电池寿命或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高安全性、长电池寿命和低成本。

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已获得发明专利80余项。

广汽埃安之所以在电池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得益于广汽集团在电动化技术方面长期的资源投入和技术积累。

早在2017年,广汽就开始了电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推出了中国首款中重度混合动力车型。

在电动化技术研究方面,广汽集团经过10余年的研发,形成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人才储备。

该杂志电池由广汽研究院、广汽硅谷研发中心联合全球顶尖电芯专家共同研发。

它由60余人组成的国际顶尖研发团队打造,其中博士60余人,体现了广汽埃安电池安全的最高技术水平。

广汽集团在动力电池过流保护、电池热抑制方法、电池热失控监测预警等方面进行研发,形成了国际领先的专利群,其中专利80余项,占发明专利70%以上。

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汽埃安解决方案。

目前,广汽集团拥有行业领先的电池实验室、专业检测场地和电池包生产车间,具备独立的电池包设计和制造能力。

广汽自主研发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经过不断迭代优化,已升级至第五代,并应用于弹匣电池技术。

同时,AION系列产品拥有超过10万用户,每天产生超过1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带来海量的电池运行数据,为杂志电池的研发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系统级电池安全技术已成为广汽埃安独特的优势和强项。

“杂志电池”将从今年开始逐步搭载在AION全系车型上,践行AION陪伴AI移动出行的品牌初心。

广汽埃安杂志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电池安全迈上新台阶,特别是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实现历史性突破,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标准,对三元锂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

广汽埃安再次用世界一流的创新技术为客户带来“一站式科技享受”。